父与子读后感【优秀5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本文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与子读后感【优秀5篇】,希望对大...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本文是勤劳的编辑给大家整编的父与子读后感【优秀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与子》读后感作文 篇一

漫画《父与子》全集以一对父子为主角,以形象生动的笔触,机智幽默的语言,勾勒出一对普通父子的日常生活,平凡中充满温情,简洁中蕴含着对人情世态的感叹,无论老幼都会为之感动。作品中的父子犹如一对年龄相仿的好朋友,儿子感兴趣的书,对于父子来说,同样也可以津津乐道。老实说,这样的父子形象与我们生活中的爸爸们还是具有很大区别的,这不禁让我想起动画片《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书中每一幅漫画都贴近我们的生活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子之情无处不在《父与子》全集之所以能够成为畅销书,其中也包括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吧。但是生活中,我的爸爸好像多了一份忙碌,希望爸爸身体健康,和妈妈、我共享天伦之乐。文章语言简单、干练,尤其对漫画《父与子》全集内容的概况,精辟全面。“对于父子来说,同样也可以津津乐道”修改为“父亲同样也可以津津乐道”;“这样的父子形象与我们生活中的爸爸们”这个句子中表示并列关系的“父子”和“爸爸们”所指对象范畴不同,可以修改为“这样的父亲形象与我们生活中的爸爸们”或者“这样的父子形象与我们生活中爸爸和儿子之间的形象”。

《父与子》读后感 篇二

父亲与儿子的快乐生活谁也不会忘记,让我们走进德国连环画作家卜劳恩的笔下,一起去看看吧!

我给大家讲一则《父与子》里的故事——《被盗的衣服与音乐的作用》。一天父亲要去游泳,衣服被一只调皮的猴子偷走了,但是父亲并没有生气,而是用音乐的力量迷住了猴子,让猴子不由自主地跑到钢琴边想看清楚里面究竟有什么神奇的东西。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父亲与儿子推进了琴箱,开始了他们的“钢琴大演出”,把里面的猴子搞得七上八下,坐立不安,最后猴子无计可施,只好把衣服还给了父亲。

可爱的父亲,调皮的儿子和精美的图画形成了好看的《父与子》,我好喜欢!

父与子读后感 篇三

你每天都在忙什么?忙着工作,忙着学习,忙着挣钱……,忙来忙去你快乐吗?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人,慈祥开朗的老奶奶还是健康风趣的叔叔阿姨,或者是善良可爱的小朋友,都一定要快乐,这很重要哦。

要快乐就看《父与子》吧。德国漫画大师卜劳恩著名的漫画连环画《父与子》,会让你在温情和笑声中忘记所有烦恼。一位童心未泯的爸爸与他天真可爱的儿子,共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温暖又搞笑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感到了父与子之间不用言说的爱。其中,这则漫画让我印象最深刻:

船长送给儿子一条小鱼,希望他们能好好喂养它,父子俩答应一定照顾好小鱼。可是这条鱼,长得太快了——没过几天,鱼缸就盛不下这条“小”鱼了,只好把它放进浴缸里。而且,它太能吃了,父子必须每天抓许多小鱼喂它,很快大浴缸也被这条“小”鱼撑坏了。终于有一天,父子俩打了满满一车鱼回来,已经是傍晚,可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事发生了——这条“小鱼”竟然把他们家房子给撑爆了!原来,这不是条一般的小鱼,它是只大鲸鱼呀!

我也特别喜欢鲸鱼,买了好多个鲸鱼玩具,虽然从来都没有养过鲸鱼,但是却养过好几次金鱼,可每次都是养几天就死了。妈妈说是因为我投鱼食太多把金鱼“撑”死了。所以,当我看到第三幅漫画,小鱼很快长大到浴缸都住不下的时候,我就疑惑:这是什么鱼呀?怎么能吃这么多不但不会撑死还能长这么快?真想去找那个船〈WWW.1mi.NET〉长,问他这鱼是从哪捞上来的,能不能也送给我一条,我也会好好照顾它的。

最后一幅漫画,呆萌的大鲸鱼把头伸出房外,房子在它身上摇摇欲坠,爸爸和儿子一头大汗的推着一车鱼回来,看到这种情景后吓呆了。我一边哈哈大笑一边想:谁知道这条鲸鱼在长大的过程中弄坏了父子俩家里多少东西?谁知道父子俩每天忙着打鱼有多辛苦?但是他们想尽办法坚持养着鱼,让鱼健康成长。什么叫“累并快乐着”?不是课本上的概念,不是语文书里的课文,而是在生活中,热爱你做的每一件事,只要是对别人有好处,就要认真努力的做好,哪怕只是养一条小鱼。我相信父子俩会想办法把鲸鱼放回大海,给它自由,而父亲和儿子也在养鲸鱼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从没有过的快乐。

那么认真想一想,我们每天忙忙碌碌,过得快乐吗?

每天的生活好像都是千篇一律,上学、写作业、上辅导班、练琴……,家长们上班,做饭,监督孩子写作业,陪孩子上辅导班,陪孩子练琴。.。.。.。似乎大人就只有工作和让孩子学习,小孩子就只能学习、学习,其他的事情都是在浪费时间。有人说,生命如此短暂,应该争分夺秒的学习和工作,不需要无聊的娱乐,亲子游戏更是肉麻。有人说,只有努力工作学习,才能有好生活。可是,好生活到底是什么?难道不是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吗?

世界如此美好,放松心情享受每一天:走出单元门,去看一下课本里没有的东西;去认识大自然,或者数数树上的蚂蚁;有一只宠物,即使是一条小鱼,也要充满爱心的养大;在草地上跑跑,体会下风吹过耳边的感觉。.。.。.这就是我想要的快乐,简单、真实有童心的快乐。

其实,每个人都需要快乐、天真的生活,就像《父与子》中的父亲和儿子一样。所以,不管你是谁,在做什么,记得一定要快乐哦!

父与子读后感 篇四

《父与子》是我近期最喜欢看的一本书。它写出了父子的真挚情感和他们之间的好笑故事。

我喜欢看《不值得帮忙的家伙》和《我们还缺少的晨报》等几个故事。《不值得帮忙的家伙》讲的是一个人拉了很多东西,父与子看见了赶快在后面帮他退车,但那个人发现后,不但没有用力,反而自我不拉车了。父与子发现后十分生气,急忙走开了,车子开始往后滑!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别人帮忙我们时我们就应更加努力,而不是坐享其成!《我们还缺少的晨报》讲的是,一天,父与子带着发明去了报社总编室,他们向报社总编展示了自我的新发明——就是在每页报纸的中央位置挖一个洞,能够把咖啡杯放在报纸中央,这样看报纸时就能够边读报边喝咖啡了!看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需要这样的小发明呀!

《父与子》里有许许多多搞笑的小故事,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很多有用的道理,同学们,要不我们一齐读读《父与子》吧!

读《父与子》有感 篇五

我已经五年级了,读过很多课文,给我的印象最深的是《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

文章主要讲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个孩子和他的同学被困在教室的废墟里,他的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坚持不懈地用自己的双手在这废墟中挖掘了38个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传奇故事。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这位父亲为了儿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深受我感动,也令我思想回到了从前,想到了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

以前,我看到别人都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弹起琴来特别动听。我便要求妈妈带我去学电子琴。刚开始学的时候,我非常认真,每一次去学电子琴的时候都是全神贯注地听老师教我们弹琴,什么指法呀,五线谱呀,对我来说都是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但是,当我学了两三个月的时候,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越来越多,几乎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或许是因为我学什么都是朝三暮四,或许是因为老师布置给我的作业太多,我渐渐地发现我以前对电子琴的痴迷和热度一下消得无影无踪了。于是,我便经常有了拖欠作业的情况。终于有一天,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不去学电子琴了。妈妈也不想违背我的意愿,无奈地同意了我的决定,所以我只考了个业余三级。现在,望着摆在我房间里的电子琴,我的心里很愧疚,这可是爸爸妈妈从柳州花了一千五百多元辛辛苦苦买回来的呀!想起我从前还去过美术班、羽毛球班、象棋班、围棋班、篮球班等,可有一点造诣的却只有围棋。为什么呢?因为我没有像《地震中的父与子》中的父亲那样坚持不懈的精神!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感到一丝愧疚。

读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文中父亲给我的启示是:做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坚持不懈,不断努力,才会成功。

上一篇:春节的作文(精选3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