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纵使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如果让你写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二傅雷家书读后感600...
《傅雷家书》纵使写的都是看似日常的家常话,却是字中有真情,章中有真理,如果让你写一篇傅雷家书读后感,你知道怎么写吗?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初二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优秀”,以下是漂亮的小编给家人们收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二【优秀3篇】,仅供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 篇一初见这本书,老实说,我是有几分嫌弃的,因为书的封面并不好看。但是在细细读完之后,便对这本书有了改观。
若是以写信的方式与家人交流生活、学习的近况,一封信可以写多长?可以写几封?傅雷一家对这样的问题有了很好的解答。因为《傅雷家书》全书皆是傅雷、妻子与儿子傅聪十余年中来往的书信。有时一封信放到书中足足有五页那么多。书信可都是手写的,十余年的书信足以出书,可见书信的长度与价值。
书信内容大多是傅雷对儿子学术与性格上的指导意见、对儿子生活及身体健康的关心、情感方面的指引,也偶有父母对儿子的感情的表达。但所有书信都表现出的共同点,就是傅雷夫妇对儿子显而易见的爱意。不论是在音乐方面的指导,性格上的建议,还是在处理感情时的提议,都可以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关心与期望。傅雷对儿子说过的话,我们的父母又何尝没有对我们说过呢?父母是否曾经告诉我们自己性格中的缺点?是否曾经站在自己身边注视着自己正在完成的作业?是否曾经唠唠叨叨地对自己说要考上好的大学?……而当时的傅雷,也仅是一名希望孩子成才、悉心培育孩子的普通的父亲而已。
傅聪亦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期望。书信中,傅雷写下的喜悦,大多是因为傅聪在国外时取得的进步、成就。而这一切,自然有傅雷的功劳。傅雷与傅聪,父子二人以书信交流的气氛之和谐,大概是每个家庭都向往的、最好的家庭氛围。
若我们也能够像傅聪一般,能认真地听一听父母平日唠叨的内容,反思、改正自身的不足,相信我们也一定能在未来有所成就。
傅雷家书读后感初二600字 篇二近期有机会读了《傅雷家书》,感受颇深。
书中有不尽的作为长者的教诲,也有作为晚辈的烦恼。书中的谈艺术部分,则将我们带入名家的人生,让我领悟真谛!
本书的作者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长者,更是一位好父亲。从这本书的一字一句中可以感受到父爱的深情无时无刻不在涌现。
在一封封家书中,我是完完全全能感受到傅雷对儿子的爱和成功的教育。他希望儿子拥有与自己斗争的勇气,或者是把自己的事做的妥帖稳当。但更多的是对儿子数不尽的千叮咛万嘱咐的爱。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傅雷竟然在一封家书中向儿子道歉,由于他曾严厉的打骂过儿子,或者是说了什么刺激的话伤害到了儿子,虽然是教育孩子中大人都会做的事,傅雷仍然真诚的。给儿子道歉。
在信中,傅雷曾多次提到对儿子的想念,即使分开,他对儿子的生活也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我能从这里深切的体会到父爱的伟大之处。在生活中,我们可能并不在意,或者说根本不会去想这些付出。但傅雷用真情实感,用心中的笔写下的家书,却让人明白了父爱如山。
《傅雷家书》中励志的道理固然可贵,却比不上人生哲理。对书中所写的,儿子走后,母亲的痛哭流涕,父亲满心的感慨,正恰恰见证了亲情的可贵。
一个圣洁、高尚的灵魂,会将自己的血脉和精神传给下一代。无论风再大,雨还在下,这样的精神仍旧长存。
人间情意,最浓不过亲情。每个人的生命里千纠万缠,割不断亲情之链。成就人生,更要有亲情保驾护航。就像书中所写,沉淀着记忆里深沉的爱!
傅雷家书读后感600字初 篇三张瑞杰
说起傅雷家书想必八年级的同学们都不会陌生,或许这是八年级必读的名著,或许是因为书中密密麻麻的字实在看不下去,或许是因为书中傅雷对他儿子傅聪的全方位的关爱,我想最后一种理由会是更多人记住它的原因。
傅雷夫妇是中国父母的典范,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培养着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这本书,不是普通的家书,而是浓浓父爱的倾注。父亲的爱,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华丽的词语,没有亲昵的做作。这让我不禁想到了我的父亲。在我眼里,父亲的爱,是沉沉甸甸的,不会直接表达,有时倒觉得是在严厉批评。
傅雷和我父亲相比,相同的地方在于,他们都不会打骂自己的孩子。当孩子犯错时,其他家长会选择用暴力的方式进行“教育”。想不明白为什么不可以像孩子的朋友一样和他坐下来聊聊天呢?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像傅雷一样用浓浓的爱搭建起与儿子之间稳固的桥梁呢?如果孩子像我一样就爱捣蛋、不听话,为什么不可以向我父亲一样和孩子讲道理呢?乡下常有这样一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可我父亲却从不认可这点,让孩子尝到了辱骂、拳头的滋味,尝到压力和恐惧下学习的苦头有什么好处呢?
和我父亲不同的是,傅雷的爱其实有点过于婆婆妈妈了,非常唠唠叨叨,而不是向我父亲一样严苛,管得较松。傅雷对于自己的孩子很唠叨,管得地方也是十分广,感觉傅聪不是他★WWW.1mi.NET★的儿子,而是他的一具新躯体似的。我在想,这会不会就是中国式家长对自己子女的爱呢?恨铁不成钢,巴不得自己来帮孩子生活,替孩子写作业,替孩子跑步……
读了《傅雷家书》,我才渐渐领悟,父母的恨铁不成钢都是源于对我们浓浓的爱,只是换了一种需要我们慢慢感受的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