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樵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最新9篇。...
下面是美丽的编辑为大家整理的《樵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最新9篇。
《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一《宋史·杨万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杨万里1为人刚而偏。韩侂胄2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3。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4之日也。侂胄专僭5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6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7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日:“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8,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
(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
[注释]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③掖垣:泛指高官。④柄国:掌管国家。⑤僭(jiàn):超越本分。⑥邸(d ǐ):此指官府。⑦族子:宗族里的年轻人。⑧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
1、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卧家十五年”一句省略了主语“杨万里”。
B、文中画线句的朗读停顿可标注为“万里忧愤/怏怏成疾”。
C、“谋危社稷”中的“社稷”可解释为“国家”。
D、“又书十四言别妻子”意为“又写下了十四句话告别妻子”。
2、乙文主要写了杨万里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4分)
参考答案:
1、D
2、杨万里不为韩侂胄写记,杨万里忧国而死。表现了他为人刚正耿直,热爱国家。
译文:
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
蝜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二《蝜蝂传》阅读材料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昂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蝜蝂传》阅读题题目
11.解释下列加粗词在语境中的意思。
①卒踬仆不能起 ②苟能行()
③又持取如故() ④亦以病矣()
⑤又不艾()
12.比较各组加粗词的意思。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1)其背甚涩,物积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2)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惟恐蓄其不积。
(3)日思高其位,大其禄。
(4)亦是哀夫!
14.概括本文的中心大意。
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三苏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9分)
熙宁四年,会上元敕府市浙灯,且令损价。轼疏言:陛下岂以灯为悦?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然百姓不可户晓,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此事至小,体则甚大,愿追还前命。即诏罢之。时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滋怒,使御史谢景温论奏其过,轼遂请外,通判杭州。
时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宋史·苏轼传》
【注】二宫:指后宫的太后及皇后。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会上元敕府市浙灯 市:购买
B.违制之坐 坐:判罚
C.尾属于城 属:隶属
D.以虞水之再至 虞:防备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表现苏轼关爱百姓品质的一组是( )(3分)
①此不过以奉二宫之欢耳
②每因法以便民
③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④率其徒持畚锸以出
⑤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
⑥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④⑥ D. ②③⑤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苏轼上书皇帝说,皇宫在元宵节举办灯会,无法让老百姓家喻户晓,应该撤回诏令。
B. 司农擅造律法要处罚没能按时执行新政策的人,苏轼据理力争制止了对百姓的处罚。
C.突发水灾,苏轼誓与城共存亡,稳定民心,始终带领士卒修堤守城,保全了徐州。
D.苏轼因关注百姓的诗被奸臣诬蔑陷害,出狱后被贬黄州,从此自号东坡居士。
4.把下面几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3分)
(2)皆谓以耳目不急之玩,夺其口体必用之资。(3分)
(3)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3分)
《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四《三国志。诸葛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玄①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②,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④三往,乃见。因屏⑤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⑥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⑦猖蹶⑧,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⑨,君谓计将安出?”(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节选)
注释:①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②先主:刘备。③屈致:委屈他枉驾来见。④凡:总共。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⑥信:通“伸”,伸张。⑦用,因此。⑧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⑨已:停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亮躬耕陇亩 躬_____________
(2)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_____________
2.下面选项中加粗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为信然 欣然起行
B.先主器之 治水之法
C.因屏人曰 因恸绝良久
D.而智术浅短 潭西南而望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时先主屯新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刘备说自己“智术浅短”,你怎么看?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亲自②到,拜访
2.C
3.时╱先主屯新野
4.(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2)只不过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情雅致的人罢了。
5.刘备并不是一个“智术浅短”的人(这是他自谦的说法),从“欲信大义于天下”中看出他志向远大;从“三顾茅庐”中看出他求贤若渴;从“志犹未已”中看出他有恒心有毅力。
蝜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五11.①终于②如果③原来,旧的④损害⑤停止
12.(1)即使虽然(2)背背的东西(3)原来所以
13.(1)它的背很不光滑,因此背上集聚的东西不容易散落,最后终于被东西压倒爬不起来。
(2)当今世上那些爱好索取的人,见到功名利禄就不肯放过,使自己的家充实起来,也不顾劳累自己,惟恐不能积蓄更多的功名利禄。
(3)终日盘算着使自己的地位爬得更高,使自己的奉禄拿得更多。
(4)也实在可悲啊!
14.借对善负小虫的。描写,讽刺了那些贪财不止、极力向上爬的人。
《蝜蝂传》参考译文
蝜蝂是一种善于背东西的小虫。它在爬行中遇到东西,就抓取过来,仰起头背着它们。背负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非常疲乏劳累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物体堆积不会散落,最终被压倒爬不起来。有时人们可怜它,替它除去背上的物体。可是如果它还能爬行,就像原先一样抓取物体。它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停止,直至跌落到地上摔死。如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不放过,用来增加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会成为自己的累赘,还只担心财富积聚得不够多。等到他们坏了事栽了跟头,有的被贬斥罢官,有的被流放到边远地区,这也够痛苦的了。一旦再被起用,他们仍不肯悔改,成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官位,增加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因而面临着从高处摔下来的危险,看到前人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也不知引以为戒。即使他们的外形看起来庞大,他们的名义是人,可是智慧却和蝜蝂小虫一样。这也太可悲了!
舟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六舟人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张光纬
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泰岩心异之。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泰岩又窃窃然疑之。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牵。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泰岩不能强,姑听之。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泰岩恐甚,询泊故。舟人曰:“风雨至矣。”稍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巨柳而荫。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提壶去。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髯者行乎?吾恐彼髯非良人,且彼髯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忽见此髯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彼髯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为也。’妾故忍死留此。”言讫,泪如雨下。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髯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饮辄去。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因煮酒扶坐,相语甚欢。舟人乃曰:“萍踪相遇,愿赠以言。天下大乱,各自爱,余亦从此去。”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至郡,慷慨分手,后卒不遇。
(选自《息庐剩稿》,有删节)
【注】①刺船:用篙撑船。②三泖:湖名。③倩:古代男子的美称。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其所操何业 操:从事
B.妾亦宦之息也 息:子女
C.吾当徐访子亲属 访:拜访
D.天下大乱,各自爱 爱 :爱惜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 今君乃亡赵走燕
C.且彼髯复何为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萍踪相遇,愿赠以言 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舟人义行的一组是
①见舟人髯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②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③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④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⑤彼髯恒卧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⑥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泰岩买了一条小船去收债,见到舟人与船上女子,心中就有疑虑,而舟人掷牛上岸,更加重了他的疑忌。
B.女子一家人出行,途中遭遇强盗,父母被杀,钱财被抢,舟人从黑暗中跃入舟中杀死了强盗,替她报了仇。
C.陈泰岩知道了舟人的义举后,对舟人疑虑全消,敬佩不已。回到郡中,两人感慨叹息着分了手,从此再也没有见面。
D.文章欲扬先抑,通过写陈泰岩对舟人由疑虑到害怕再到敬为异人,塑造出舟人本领高强、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形象。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3分)
(2)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3分)
(3)讯之姓氏里居,舟人曰:“四海紊紊,安用此乎?”竟勿言。(4分)
答案
9.C【解析】访:查访,这里是“寻找”的意思。
10.D【解析】D项,是介词,可译为“拿”“用”。A项,代词,他/动词,到。B项,表承接,可译为“就”/表转折,可译为“竟”。C项,连词,表递进,可译为“况且”/连词,表转折,可译为“却”。
《樵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七《樵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樵髯翁,姓程氏,名骏,世居桐城县之西鄙。性疏放,无文饰,而多髭须,因自号曰“樵髯”云。
少读书聪颖,拔出凡辈。于艺术匠巧嬉游之事,靡不①涉猎,然皆不肯穷竟其学,曰:“吾以自娱而已。”尤嗜弈棋,常与里人弈。翁不任苦思,里人或注局凝神,翁辄颦蹙曰:“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乃复效小儿辈,强为解事②!”时时为人治病,亦不用以为意。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翁方据棋局哓哓③然,竟不往也。
翁季父官建宁,翁随至建宁官廨,得以恣情山水,其言武夷九曲幽绝可爱,令人遗弃世事,欲往游焉。
【注释】①靡不:无不。②解事:懂事,这里指懂得下棋的技艺。③哓哓(xiāo):争辩声。
15.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三处)(3分)
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因自号曰“樵髯”云 ( ) ②拔出凡辈 ( )
③然皆不肯穷竟其学 ( ) ④乃复效小儿辈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句子:我等岂真知弈者?聊用为戏耳。 译文:
18.对“樵髯翁”其人,你是否欣赏?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5.(3分)诸富家尝与往来者/病作/欲得翁诊视/使僮奴候之。(评分细则:共3分。断错1处扣1分。)
16.(4分)①取号,取名号;②超出,突出;③穷,学完,深究;④模仿,效法,效仿(评分细则:共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如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7.(3分)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罢了。(评分细则:共3分。译出重点词“聊”、“耳”各1分,语句通顺意思正确1分。有不足酌扣。)
18.(3分)欣赏:①不拘小节,性情中人(2分);②不为富家治病,保持节操(2分);③寄情山水,志趣高洁(2分);④嗜好下棋,但不过分执着(1分);⑤聪明非凡,涉猎广泛(1分)。不欣赏:①为棋争论,而不为人治病,缺乏人道主义精神(2学科网--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分);②欲遗弃世事,消极避世(2分);③涉猎广泛,但缺乏钻研精神(1分)。(评分细则:共3分。开放题。“欣赏”“不欣赏”均可。如果说“既欣赏又不欣赏”,只要理由合适亦可酌情给分。以上理由的分值有所不同,但最高不得超过3分。有其他理由,言之成理的,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樵髯,姓程,名骏,世代居住在桐城县西部边远地方。性情疏阔放达,不受礼法或世俗之见的束缚,从不矫揉造作,而多髭须,因此,自己命名为“樵髯。”
小时候读书很聪明,超出同辈的'人,在技艺、术道工匠嬉戏游玩等等,没有不涉猎的,但是都不肯学透,说:我只是自我娱乐而已。尤其喜欢下棋,常常与邻居下棋。他不善于苦思冥想,邻人有时注视棋局,认真思考,他便皱眉不高兴的说:我们难道真正懂得下棋吗?只是姑且把它当作游戏罢了。只是仿效小孩那样,勉强懂点下棋的技艺!他偶尔为人治病,也不很在意。一些富家曾经与之交往的人,有病了,希望他能为其治病,派僮奴等候。翁正为棋局而争吵,静不去。
《孙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八《孙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孙和字子孝,少以母王有宠见爱,好学下士,甚见称述。赤乌五年,立为太子,时年十九。阚泽为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俌、严维等皆从容侍从。
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和谓晏曰:“文武在事,当能几人,因隙构薄,图相危害。岂有福哉?”遂两释之,使之从厚。和常言:“当世士人宜讲修术学,校习射御,以周世务,而但交游博弈以妨事业,非进取之谓。”后群寮侍宴。言及博弈,和以为“妨事费日而无益于用,劳精损思而终无所成,非所以进德修业,积累功绪者也。且志士 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者,高山景行,耻非其次。”乃命侍坐者八人,各著论以矫之。于是中庶子韦曜退而论奏。和以示宾客。时蔡颍好弈,直事在署者颇敩①焉,故以此讽之。
王夫人与全公主有隙。权尝寝疾,和祠祭于庙。和妃叔父张休居近庙,邀和过所居。全公主使人觇视,因言太子不在庙中,专就妃家计议,又言王夫人见上寝疾,有喜色。权由是发怒,夫人忧死,而和宠稍损,惧于废黜。鲁王霸觊觎滋甚。陆逊、吾粲、顾谭等数陈適庶之义,理不可夺,全寄、杨竺为鲁王霸支党,谮诉日兴。粲遂下狱诛,谭徙交州。权沈吟者历年,后遂幽闭和。于是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率诸将吏泥头自缚,连日诣阙 请和。权登白爵观见,甚恶之,敕据、晃等无事忩忩②。权欲废和立亮,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上书,称引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晋国扰乱。权大怒,族诛正、象,竟徙和于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众咸冤之。太元二年正月,封和为南阳王,遣之长沙。
(选自《三国志?吴书?孙和传》有删节)
【注释】①敩:xiào,效仿;xué,古同“学”,学习。②忩忩:(cōng cōng)纷争。
4.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B.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C.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D.是时有司颇以条书问事/和以为奸妄之人将因事错/意以生祸/心不可长也/表宜绝之/又都督刘宝白庶子丁晏/晏亦白宝。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赤乌,是传说中的瑞鸟,亦指太阳,这里是指孙权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元狩。古代纪年的方法还有干支纪年、生肖纪年等。
B.太傅,古代职官,始于西周,为国王的辅佐大臣与皇帝的老师,位尊职虚,如西汉的贾谊就曾做过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
C.射御,古代六艺中的两种,指射箭御马之术,都属于尚武的技艺,另外四种技能是礼、乐、书、数。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即指此六艺。
D.庙,本是供奉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礼记》中说:“天子七庙,卿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太庙”是帝王的祖庙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3分)
A.孙和反对朝臣互相攻讦构祸。在刘宝和丁晏相互状告之时,他说,因有矛盾就相互攻击,都企图坑害对方,这怎么会有福运呢?于是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
B.孙和好学下士,对博弈妨害事业颇有微词,认为博弈耗劳精神费尽思虑而一无所获,
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并用这样的话规劝蔡颍。
C.孙和之母与全公主有矛盾,孙和因全公主诬陷而被孙权疏远。全公主说孙和不在太庙祭祀,而专往妃子家去谋划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
D.在孙和与孙霸的争斗中,孙和虽有陆逊、吾粲、顾谭等人多次向孙权陈述区分嫡庶的道义,但最终仍然难免太子之位被废的命运。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蔡颍好弈,直事在署者颇敩焉,故以此讽之。
(2)权大怒,族诛正、象,竟徙和于故鄣,群司坐谏诛放者十数。众咸冤之。
参考答案:
4.(3分)C
5.(3分)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指的是《诗》《书》《礼》 《易》《乐》《春秋》)
6.(3分)B(“用这样的话规劝蔡颍”错,原文是用把韦曜的论奏出示给宾客传阅的方法规劝蔡颍)
7.(1)(5分)当时蔡颍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的人很多都效仿(学习)他,所以孙和用这个方法(这篇论奏)来规劝他。(“直事”、“焉”、“讽”、“直事在署者”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1分。)
(2)(5分)孙权非常生气,将陈正、陈象满门抄斩,最终流放孙和到故鄣,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大臣多达几十人。众人都为他们感到冤屈。(“徙”“竟”“坐”“冤”各1分,句意1分。)
翻译:
孙和,字子孝,是孙虑的弟弟。他小时候因为母亲王夫人受孙权的宠爱而被孙权所喜爱,十四岁时,就安排他为宫廷侍卫,让中书令阚泽教他学习经传典籍六艺。他爱好学习,礼贤下士,颇为人们所赞誉。
赤乌五年(242),被册立为太子,当时十九岁。阚泽任太傅,薛综为少傅,而蔡颖、张纯、封亻甫、严维等都是他的陪侍随从。当时司法官员多用条例律书来问罪,孙和认为奸猾狂妄之徒,将利用讼事掺杂个人私情,从而产生为祸作歹的念头,此风不可助长,上表表示应当杜绝。又都督刘宝状告中庶子丁晏,丁晏也状告刘宝,孙和对丁晏说:“文武官员称职主事,能有几人?因有矛盾就相互翻脸攻击,都企图坑害对方,这怎么会有福运呢?”于是他对双方进行劝释调解,使他们相互交往厚待。他常说当世的才学之士应探研讲习学问,操演熟习武功,以胜任当世事务,而只知交游下棋以妨碍事业,不是进取的态度。后来群臣出席他的宴会,言谈中说到下棋,孙和认为此玩艺只能妨碍事务浪费时光而毫无用处,耗劳精神费尽思虑而一无所获,不是可用来增进德行致力功业,积累功绩的行为。而且有志之士爱惜光阴珍惜精力,君子的最大愿望是功德崇高如山行为光明耀世,以不能列入此种等级为耻。天地之长久,而人处天地之间,有如白驹过隙,年龄很快衰老,青春一去不返。举凡人生所忧者,就在于人的欲望所不能杜绝的那些东西,如果真能杜绝无益的欲念来遵循道义的路径,抛弃不必要的事情以培植功业的根基,对于人的名声品行,难道不是良好之事吗?当然,人的欲望不能没有戏嬉娱乐,而戏嬉娱乐的爱好,也在于饮宴书琴骑射等方面,何必非得下棋不可,然后才感到快乐呢?于是命令陪坐者中的八个人,各自写出评判下棋行为的论文以矫正时弊,于是中庶子韦日翟回家后写了一篇论文奏上,孙和将文章出示给宾客传阅。其时蔡颖喜欢下棋,在他官署中任职者不少人都跟着他学,故此孙和用这个方法规劝他。在这以后王夫人与全公主有了矛盾。孙权曾大病卧床,孙和到太庙祭祀,孙和的妃子的叔父张休的住所离太庙很近,就邀孙和到他家逛逛。全公主派人跟随监视,借机向孙权进谗说太子不在太庙里,而专往妃子家去谋划事情,又说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孙权因此发怒,王夫人犹豫而死,而孙和所受宠信日益减损,害怕自己被废除。鲁王孙霸图谋太子之 位的欲望更为强烈,陆逊、吾粲、顾谭等多次向孙权陈述区分和明定嫡庶的道义,指出按理太子之位不能被剥夺,全寄、杨竺是鲁王孙霸的党羽,他们天天在孙权面前谗毁。
《霍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篇九《霍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②。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③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1.对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又行以逆道 道:道理
B.宜以时抑制宜:应该
C.臣闻客有过主人者 过:拜访
D.终亡火患 亡:通“无”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译√一米范文★www.1mi.net√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1)奢侈就不谦逊了,不谦逊必定会轻视(怠慢)上级。
(2)把烟囱改为弯曲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
3.说明了凡事要先考虑到危险的存在,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的道理。作者借这个故事委婉劝诫皇上,为徐生鸣不平,希望皇上能对上疏提醒霍氏权盛隐患的徐生进行嘉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