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结构完整,一定要避免无结尾作文的出现。你写作文时总是无从下笔?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下面是爱岗的小编醉清风帮助大家收集整理的6篇风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风阅读答案 篇一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李丹崖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至少能错三遍。
她有自闭症,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她也察觉了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上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我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静蕾老师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写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巴掌声响起,接力开始了,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不知不觉中,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声带着一种刺耳的嘲弄。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去。静蕾老师是个非常和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只要用心了,写多少都可以。
这一次,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老师看——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父辛给她们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六岁那年,她的父帝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的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她选择了沉默。她在作文的最后一段里写道,她是一棵孤单的小草,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不仅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下的第一排的位置,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
后来,她考上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堂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教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评语……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xx年第6期)
11.本文的标题是“草是风的一面旗帜”,文中哪一句话对这个标题作了诠释?请把这句话摘抄出来。(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那天起,她仿佛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文中“她”前后有什么变化?(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中划线处的景物描写反映了主人公怎样的心理?(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她”在师范大学毕业后,为什么“义无反顾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了本文,你想对文中的“她”(或“她”的同学)说些什么?(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12、她原来成绩差、有自闭症、自卑(悲观、伤感),后来(由于徐老师的表扬、鼓励和关爱),她变得专心听课,成绩上去了,还做了班长
13、反映了主人公黯淡(悲观、悲凉、忧伤)的心理
14、因为是静蕾老师改变了她的命运,这使她感受到老师的崇高,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向往热爱之情,所以她“义无反顾回到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
15、示例一:我想对她的同学们说:我们不应该疏远“她”,排挤“她”。我们应该理解“她”,接近“她”,主动与“她”交流,让“她”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努力帮助“她”走出自卑自闭的阴影;示例二:我想对“她”说:每一朵花都可以盛开,再渺小的小草也会有春天,你不应该自卑自闭,应当主动与同学们交流,融入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
风阅读答案 篇二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草是风的一面旗帜
她是一个自卑的孩子,从不爱和别人交往,许多小伙伴也对她敬而远之,只是这些也就算了,更可悲的是,她的学习成绩也差得一塌糊涂,许多老师在课堂上毫不留情地批评她,因为,同一道题,她经常能错了三遍。
她有自闭症。这已经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许多同学开始排挤她,大家认为,她是一个闷葫芦,和她在一起,自己原本快乐的心情也会瞬间变得低落起来。她也察觉到伙伴们对她的疏远,于是,一个人搬着课桌,挪到了教室的角落里,从那天开始,她也觉得自己仿佛搬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课堂和琅琅的读书声对于她来说是事不关己的。她关心的只有窗外的世界,静静的泡桐花开了,穿过窗子透出丝丝香甜,鸟儿们在树间做了巢,每天啁啾地唱着,嬉戏着……她是多想让自己变成一只鸟儿呀!一只无忧无虑的鸟儿,和群鸟在葱茏的树木间追逐,在广袤的天际里振翅,她是个烦恼的绝缘体。
春走后,夏天把秋天引了过来,窗外那棵泡桐开始落叶,就连树上的鸟儿也喑哑了嗓音,许多候鸟已经南迁,积攒了这么久,她第一次在一个课间痛哭流涕,她哭着说,都走吧,就连鸟儿也会抛弃她,曾经的一树新绿也变成了满眼枯黄,上帝为何非要给她一个黯淡的世界?
不知道什么时候,班级里新来了一名语文老师,老师姓徐,长得特像徐静蕾,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她,暗地里叫她“静蕾老师”。静蕾老师给班里上的第一堂课是带领大家玩成语接龙的游戏,用黑板擦作为接力棒,传到谁那里,如果接不上来,就要罚唱一支歌,或者是一篇作文。
随着一声清脆的掌声,接力依次进行,很快就传到了她,当时,她还在望着窗外发呆,不知不觉中,一个黑板擦落在她的桌子上,她先是一愣,继而听到了同学们的欢呼声,那欢呼是一种刺耳的嘲弄。
她不会唱歌,按照“游戏规则”,她选择写一篇作文,第二天交上来,静蕾老师是个非常和蔼的人,对她说,没问题,即使第二天交不上来也没事,只要用心了,写多少是多少。
这一次,她没有令大家失望,她把自己的心情写给了自己的老师听。她是一个命苦的孩子,三岁那年,母亲就离家嫁到了外乡,父亲给她娶了一位后妈,尽管后妈对她很好,但是,她总觉得那是一种虚伪。6岁那年,他的父亲得了一种怪病,从此丧失了说话能力,她失去了最后一位可以沟通的对象,于是,只有在自己的生活里选择沉默。她在自己作文的最后一段里说,我是一棵孤单的小草,我的生命里仿佛只有秋天……
第二天,“静蕾老师”在课堂上郑重其事地表扬了她,说她是个守信的好同学,按时交上了作文,而且写得很好,至于作文的内容,“静蕾老师”却只字未提。那天,“静蕾老师”把她的座位由最后一排调到了讲桌前的第一排,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她一个甜甜的香吻!
从那天起,她仿佛像蝉蜕一样换了一个人,上课注意力非常集中,成绩上去了,同学们也争先恐后地与她交往,学期结束,她还做了班长呢。
十年后,她考上了省内一所名牌师范大学,毕业以后,她义无反顾地返回自己的母校做了一名教师。她给自己的学生讲的第一堂课叫做《草是风的一面旗帜》,她在课上说,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也许谁也不知道,“草是风的一面旗帜”,那是“静蕾老师”在她的作文里给她的批语……
1、文中的“静蕾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师?阅读全文,试概括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粗的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敬而远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全文,说说下面一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
即使是一棵卑微到近乎渺小的小草,也不会孤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等待春天,为风铺开一面绿色的旗帜!
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她的遭遇和变化中,你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任选一个方面谈点自己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期末题
答案 1、“静蕾老师”是一位温柔美丽、有爱心、懂得尊重和鼓励孩子的老师。
2、敬而远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实际上不愿接近,本文指小伙伴们对她的冷谈和疏远。引出下文,也反衬老师对她的关爱和呵护之情。
绝缘体:窗外的美好世界使她身心愉悦,忘却了自己的烦恼。表现她对美好快乐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为下文她的变化作了铺垫。
3、含义:虽然小草的生命是平凡的、渺小的,但却没有什么能阻止它的生长,因为它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只要对生活充满希望和追求,就会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作用:揭示当初她变化的内动力,含蓄点题。
4、示例:不管遭遇什么困难,只要生活的理想和信念仍在,就一定会走出一片艳阳天。
5、提示:只要提到“寓情于叙、插叙、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言之成理即可。
风阅读答案 篇三①你能想到吗?呼呼吹过的大风,破坏力极强的狂风,这些放荡不羁的家伙竟然被科学家相中了,成了一种干净的新能源。科学家利用风不分昼夜,无处不在的特点,建立了“风力农场”,专门来捕风捉“能”。
②所谓“风力农场”,就是一些风车群。它采用风车发电的方法,选择在经常刮强风的地区集中建造数十部甚至数百部巨型“风力发电用风车”来捕获风能。每当刮风时,风吹动风车扇叶旋转,“风能”就转化为“机械能”,扇叶的旋转带动风车内的发电机运转,又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供人们利用。这就是风力发电。
③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的国王山地带就是一座名副其实的风力农场,这里林立着214部“风力发电用风车”那架势真有点一丝一毫风都不放过的劲头。国王山凤梨农场所发出的电量足够为得克萨斯州的14万个家庭提供所需的电力,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风力农场。
④在欧洲。海上风力农场则是最时髦的风力农场模式。因为从风力发电的角度看,与有起伏和遮蔽物的陆地相比,一望无际、没遮没拦的海上,受风情况更稳定,风力发电的环境更好。丹麦、德国、英国等国家都已经相继开工建设海上风力农场。以丹麦为例:位于首都哥本哈根附近的密德尔格兰登海上风力农场的规模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丹麦目前总发电量的14%已经是依靠风力发电供应,等到20xx年年底,新的海上风力发电农场建成之后,丹麦靠风力发电的供应的电力将达到总发电量的18%—20%。在德国北部,也有一些地区总发电量的12%是靠风力发电提供的。
⑤在亚洲,日本已经计划到20xx年力争使风力产生的发电量能够达到100千瓦——相当于提供55万个家庭所需的电量。而屹立在我国内蒙古大草原上的风车群,在为牧区提供电力的同时更成为草原旅游的新景观。
⑥放眼世界,虽然利用风车发电获得的电量逐年增长:20xx年底风力发电量为1770万千瓦,20xx年底2448万千瓦,20xx年底为3113万千瓦,20xx年底超过4000万千瓦,每年以大约30%速率增长。但目前利用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新能源发电所累计的发电量还不到世界总发电量的1%。
⑦这么说你该明白了吧,风能作为一种新能源,潜力巨大。等着瞧吧,新世纪世界各地将会屹立起更多的大风车,把风儿统统捉住,让它们为人类造福。
14.请你用下定义的方法简要说说什么是“风力发电”?(2分)
答: 15.阅读全文,说说题目“捕风捉能”中的“捕”的含义和“捉”的含义。(4分)
答:“捕”是指:
“捉”是指:
16.揣摩第⑥段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本段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字数15字以内,2分)
答: 17.第③④⑤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8.如果让你负责在陆地上建设一个“风力发电场”,请结合你学的地理知识说说建在哪里比较合适?(3分)
参考答案:
14.风力发电就是利用风力吹动风车轮旋转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为“电能”的发电方法。大致意思对即可(如果只说风力发电就是利用风来发电得1分)。
15.“捕”是指:让风吹动“风力发电风车”扇叶,来捕获风能。
“捉”是指: 风车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再转化成“电能”。大致意思对即可。
16.风力发电逐年增长,但累积还不到世界总发电量的1%(每个要点1分)
17.主要说明世界各国风力发电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或风力发电前途无量(大致意思对即可得满分)
18.风力大,地段开阔,海上也可(得分点:地点1分;理由2分)
风阅读答案 篇四怪风揭密(邓万祥)
⑴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但是 ,大自然也造出了许多怪风 。
⑵有一句俗语:“清明前后刮鬼风”,这种所谓 的“鬼风”能转着圈跟着人走。世界上当然是没有鬼的 ,这种风其实是一种尘卷风 ,它一旦遇到障碍物 ,便会改变前进的方向 ,在一个地方打转 ,有时它还挟带着泥沙 、纸屑旋转上升。
⑶有一种 叫“焚风”的风,最早是指气流越过阿尔卑斯山后在德国 、奥地利和瑞士山谷出现的一种风。它的特点是热而干燥。实际上在世界其他地区也有焚风 ,如北美的落基山 、中国新疆吐鲁番盆地等。焚风主要是因为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当受阻气流到达山脊附近后,变得干燥,然后在背风坡一侧顺坡下降,气温常有大幅度的升高,从而形成焚风。 阿尔卑斯山脉在刮焚风的日子里 ,白天温度可突然升高20℃以上 ,初春的天气会变得像盛夏一样 ,不仅热 ,而且十分干燥 ,易引起森林火灾,遇特定地形,还会引起局地风灾,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⑷ 在怪风家族里 ,还有一种叫“布拉风”的风,这种风具有飓风力量而且无比寒冷。经研究发现 ,这种可怕的风是因为陆地上空控制的冷空气团和不断上升的海上热空气之间的气压差而形成的。布拉风的风力可以达到12级 ,甚至更高 ,具有极强的摧毁力与破坏力 。约100年前 ,俄国黑海舰队的四艘舰艇停在海岸边,忽然刮来一阵狂风 ,卷起千层巨浪 ,刹那间船被冻成了一座冰山 ,最后全部沉没。
⑸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还得算台风。它既大刚又大柔,一边画圈一边大呼大啸大跃进。台风是一种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风暴。太阳的照射使海面上的空气急剧变热、上升,冷空气从四面八方迅速赶拢来,热空气不断上升,直到到达高空变为冷空气为止。这些热空气冷凝后,立即变为暴雨,四面八方冲来的冷空气夹着狂风暴雨形成了一个大漩涡,从而形成台风。它对人类危害极大,有时会把大树连根拔起,把房顶掀掉,伴随狂风而来的瓢泼大雨还会淹没庄稼、中断交通。海面上,台风的破坏力更是惊人,它掀起滔天巨浪,威胁着海上作业人员和海上航行船只的安全。翻一翻苍茫历史,可知1970年11月13日,台风曾“叩问”孟加拉湾,飓风上岸潮高6米,顷刻之间20多万人成鱼鳖,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⑹如果台风在空中产生带有垂直转轴的旋涡,就会形成龙卷风,这是一种强烈的小范围旋风,其破坏力远远大于台风。上海浦东地区就曾受到过龙卷风的袭击,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⑺怪风家族里的一些“微风”也具有一定的破坏力。 一个晴朗的夏夜 ,一座70米高的铁塔在一声巨响中轰然倒塌了。当时除了阵阵微风外 ,没有任何异常情况 ,当时人们不知道铁塔为何而塌。后来 ,人们才发现当气流贴着物体流动时 ,会形成一个个小旋涡 ,这旋涡会产生一种使物体左右摇摆的力 ,从而危及建筑物。建筑物的设计师们没有注意到这种微风的破坏力 ,那座铁塔就是被这微风吹倒的。
⑻ 怪风虽怪 ,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 ,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比如 ,人们在经常出现焚风的地方种植一些作物和果树 ,便可利 用焚风带来的热量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从而使当地也可种植一些原本要栽在南方的植物 ,同时,作物和水果的品质也得到了改善。由此看来 ,只要我们能够认识它们 ,就一定会找到兴利避害的好办法。(选自《生命与灾害》20xx年第1期 有删改)
1.阅读文章⑶——⑸段,请用短语完成填空。(3分)
作者都是从怪风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这四方面对焚风、布拉风、台风进行揭秘的。
答案:怪风特点、形成原因、怪风危害(意思对即可)
2.根据文中第⑶段内容,给“焚风”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2分)
答案:焚风是气流受到山脉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的热而干燥的风。(答到“气流受到山脉阻挡时沿着山坡上升而形成”,得1分;答到“热而干燥”,得1分)
3.结合语境,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线)词的表达效果。(4分)
①怪风虽怪,但如果我们巧妙地加以利用 ,有些怪风也可以为人类造福。
答案:“有些”是指“有一部分”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限制,说明不是所有的怪风都可以为人类造福,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②那场风把一只11万吨重的储油罐轻而易举地抛到120米以外。
答案:“轻而易举”形容做事很容易,在文中是指龙卷风把11万吨重的储油罐抛到120米以外很容易,突出了龙卷风威力之大,体现了语言的形象生动。
4.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揭开了一个个自然之谜。回顾你学过的课文,并结合上文说说科学家们的“揭秘”有何意义。(3分)
答案:答题要点:①利用大自然,为人类造福;②采取防范措施,避免或减少大自然对人类的危害;③从大自然的规律中获得启示或警醒;④认识自然,丰富我们的科学知识;⑤激发后人探索大自然的欲望。(答出一点1分,答出3点即可;言之成理也可。)
风阅读答案 篇五冷风暖香
包利民
①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疑结着永不会融化的冰。走在街上,忽然觉得周围有了一种灵动,那是一丝带着甜味的温暖气息荡漾过来,仿佛使寒流也有了脉脉的涟漪。
②街上每隔上百十米,便有一个卖烤地瓜的,面前是一只改装过的豆油桶,那些甜甜的香味就从其中溢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都会略略停顿一下脚步,那气味,那感觉,会让他们瞬间想起家的温馨。这条街是我每天上下班常走的,虽然不曾买过一只烤地瓜,可心里每次都会充满了温柔的感激,只为他们给了我一种微甜的心情。
③已不知是从哪一天起开始注意那个女人的。她也就三十多岁吧,全身都围裹在厚厚的棉衣里,面前的三轮车上,一只大铁桶里碳火正红,地瓜的香甜将她围绕在中间。在她的脸上,挂着一丝笑意,没有顾客的时候也是如此,仿佛心里想起了什么幸福的事一样。第一次看见她的笑容,我有一种感动,甚至震动,惊讶于在寒风街头做小生意的她,竟能露出如此清澈的微笑。不像她身前身后的同行们,即使笑也是满怀沧桑与无奈,偶尔还会和顾客诉说一下生活的艰辛。而她却没有,就如地瓜的馨香把她的心也变暖变甜起来。
④常有两个小女孩出现在她身边,七八岁的样子,像姐妹俩,她们也不多停留,只是和那女人说上一小会儿话,便牵着手跑开。而女人也总是喊住她们,掀开桶盖,拿出两只热气腾腾的烤地瓜在她们手上。几乎每天下班的途中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幕,暖意融融,让人徒生羡慕。
⑤新年的前两天,我下班路过那条街,女人仍在将暮的街头站立着。想想明天就开始休假,会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不再路过,心中一动,便走上前去。我深深吸了口气,感受着那种甜甜的气息。好一会儿,我才迎上那张笑脸,此刻,那两个孩子刚刚拿着地瓜跑远。我说:“我要买两个烤地瓜!”女人便打开桶盖,说:“你挑吧!”女人的眼睛清明见底,我指着两个最大的,她却说:“这两个不行呢!我要带回去给孩子!”一副很不好意思的神情,我讶然问:“你不是刚刚给过他们吗?”女人愣了一下,笑着说:“哦,你说刚才那两个孩子呀!她们可不是我的孩子,她们的爸爸在前面拐角摆修鞋地摊儿,腿脚有残疾,都挺不容易的。两个孩子跟我好,我每天都给她们烤地瓜,她们倒是越吃越甜呢!”
⑥铁桶里的热气扑散出来,女人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我看见她发间戴了一只很漂亮的小发卡,一朵淡粉的梅花。见我看她的头发,她说:“快过年了,女儿送我的,说我戴上好看!”一种幸福与满足写满了她秀气的脸,那一刹那,冰封雪冻间都充满温情。离开的时候,我轻轻说了声“谢谢”,她微笑着点头,眼睛亮亮的,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
⑦年后回来上班的时候,竟有了一种期待的心情。只是那条熟悉的街上,不见了那个微笑如花的女人。一连很多天,都是日复一日的失望。满街的香气仍在,却再也没有了那张寒风中最暖的笑脸。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该是满怀幸福的吧!
题目
1下列词语或短语都出自第③段,有错别字的一项是()(1分)
A 围裹 B 碳火正红 C 清澈 D 满怀沧桑
2. 请在第④段填上恰当的动词,并说说这样选择的理由。(1+4分)
A. 递 B. 交 C. 塞 D. ③ 放
选 。理由是
3. 第⑥段中“发上的梅花将我的心映亮。”一句的含义是 (2分)
4. 对文本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腊月的天。冷得干燥,就像空气中凝结着永不融化的冰。”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明了天气的寒冷、干燥。
B. 本文采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线索明晰,情节简单。
C. 本文用了肖像、动作、语言描写等描写方法,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D.③段中对烤地瓜女人同行们的描写,目的是与之形成对比,突出烤地瓜女人的形象。
5. 文章结尾处作者写道“我想,那样的一个女人,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都是满怀幸的吧!”分析烤地瓜女人形象,说说作者如此肯定断定的理由(6分)
①
②
③
6. 请用一段话谈谈作者以冷风飘香为题的好处。(8分)
答案:
1.B(1分)
2.C(1分)塞一方面暗示了两个小女孩的推辞,为后文小女孩不是女人的孩子埋下伏笔;(2分)另一方面形象地表现了烤地瓜女人的热情、善良、有同情心。(2分)
3.烤地瓜女人和女儿之间相互关爱的亲情(1分)使我深深地感动和倍感温暖。(1分)
4.A(2分)
5.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艰辛,她能乐观面对;(2分)②尽管自己也生活在社会底层,但她天性善良,同情弱小,富有爱心;(2分)③亲人间相互关爱,有温暖的亲情抚慰。(2分)
6.例文:作者以冷风暖香为题,可谓匠心独运。冷风暖香--寒风中飘零的地瓜香,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它同时清晰地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更重要的是,以暖香喻烤地瓜女人的品质,以冷风喻艰苦的环境,以冷风反衬暖香,更显主人公品质的可贵。(8分)
风阅读答案 篇六龙卷风
①盛夏季节,在天气预报里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台风中心的风力在十二级以上”。似乎这“十二级”就是风力之“最”。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大的风吗?有,这就是“龙卷风”。
②龙卷风俗称“龙吸水”,这也许是它漏斗状的外形很像神话中的“龙”从天而降,把水吸到空气而得名的吧。实际上,它是从雷雨云底伸向地面或水面的一种范围很小而风力极大的强风漩涡。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速度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异常惊人的。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的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外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xx多人的伤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台风中心的空气和它外围空气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外围空气只要相差20米,气压就达20毫巴。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上好多倍。
④龙卷风涉及的范围很小。197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一次龙卷风,在它经过的15平方米的范围内,大树被连根拔起,而靠近这股大风的地方则安然无恙。
⑤龙卷风虽然破坏性很大,令人可怕,然而龙卷风也是可事先预报的,气象雷达就是监测龙卷风的一种很好的工具。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人类不仅能监测预报龙卷风,而且还能利用龙卷风巨大的风能造福人类。(原文有改动)
1.阅读全文,整体把握,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龙卷风的?(4分)
2、文章第③自然段可以分为两层,请用“|”在文中标明,并写出每层的的大意。(5分)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3分)
A、本文写龙卷风,却先落笔写台风作陪衬,是为了突出龙卷风风力大。
B、本文引用古典名著《水浒传》鲁智深“倒拔垂柳”一词,作用是为了突出龙卷风风力大。
C、龙卷风漏斗状云柱,风力极大,危害巨大,范围很小。
D、龙卷风虽然破坏性很大,令人可怕,然而可事先预报,已造福人类。
4、为了准确说明事物和事理,说明文的语言讲究科学性——准确、简明、周密。请在选文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你认为用得好的1个词语或句子,加以体会。(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形状、特点、成因、范围。2、“|”画在“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一句前。龙卷风风力大,破坏性大;龙卷风风力大的原因。3、D(1分)
4、“漏斗状云柱”既形象又准确;“它是……强力漩涡”一句下定义,说明龙卷风的特点简明;“也许是”一词的周密等都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