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认真读完一本书籍时,心中肯定会产生许多的感触,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写一写相关的读后感吧,下面是一米范文www.1mi.net爱岗的小编...
在我们认真读完一本书籍时,心中肯定会产生许多的感触,用自己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你是否也有这样的体会呢?写一写相关的读后感吧,下面是一米范文www.1mi.net爱岗的小编给家人们找到的《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参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一《苏菲的世界》是由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哲学类故事书,在哲学主题深奥的情况下却又不失真实,实在是难能可贵。这一本哲学书囊括了从古希腊的泰勒斯时代一直到近现代的马克思时代的完整哲学史,每一课上的都很生动,每一个故事都很有深意。让我最震惊的是“雅典学派”那一课。这一节课是以录像的形式呈现的,录得本来是雅典的风景,可是却突然变成了苏格拉底时代的雅典,并且能够与古希腊的所有哲学家进行对话。比如与德谟克利特讨论原子论,或者与苏格拉底讨论自然派哲学。脑洞之大令人叹服。那个哲学老师给苏菲上了一节极为“生动”的哲学课。
乔斯坦·贾德对历史上哲学家的思想进行了近乎完美的解读,但是,我认为他还是出了一些错误。比如他写到牛顿,列出他在力学与光学方面的种种贡献,比如万有引力定律和行星轨道定律,并说他是一个近乎完美的人,可是他“上帝是第一推动力”的理论是绝对错误的。又比如他讲达尔文的进化论,有关“适者生存”却说的不够严谨。书中说,“而进化的实际‘机转’则是自然的淘汰作用”说得云里雾里,容易引起误解。虽说此书白璧微瑕,却还是优秀的。
除了哲学意义,这部小说的故事性也极强。苏菲的故事其实是艾伯特少校给他的女儿席德的生日礼物,但是一开始描写苏菲的故事时,我们完全不能想到原来苏菲的故事只是席德爸爸给席德的哲学讲义而已。这一种写法其实和莎士比亚的戏剧《驯悍记》有些类似。《驯悍记》一开始是一个富人把一个穷人抬到家里,并且给他看戏,看的就是“驯悍记”。只不过《驯悍记》中的主线故事是给乞丐看的戏,而且它是让你看到本书中间时逐渐沉醉于“驯悍”的故事当中,能够很好地引出主题,而《苏菲的世界》是让你逐渐逐渐认识到“苏菲的故事”原来只是一本书的事实。这种写作手法的好处是能让读者陶醉其中,使人读这一本书的欲望极强,从而达到自我营销的作用。
虽然故事性与哲学意义都给这一部小说加了不少分,但是我觉得这一部小说最让我惊艳的一点却是他所要表达的人生道理。苏菲的故事存在于艾伯特少校的想象之中,而少校却是在我们书里。那么,从他们的故事联想到自己的世界,我们会不会也是存在于某一个人的想象之中呢?也许你会说,我们能感到的一切都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我们是真的人。可是苏菲也有这种感觉呀!所以我们很有可能也是虚拟人物。
这一本书既是一个很有趣味的故事,又是一堂生动的哲学课,还是一次意义重大的人生讲堂,真不愧为一部世界经典名著。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二今天,我拿起了奇怪而神秘的书《苏菲的世界》。读完后,我想了很多……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封神秘的信,14岁的女孩苏菲放学回家。——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在她眼前展开,就像一个团。苏菲利用女孩天生的悟性和后天的知识,试图解开这些痕迹。然而,事实远比她想象的更奇怪……
读完后,我认为苏菲代表了人类本身。她对宇宙和世界的探索代表了人类对哲学和世界的理解和探索。因此,优秀的世界观是人类探索活动的正确指导。我们应该向苏菲学习,做一个有勇气探索、尝试和发现的人。也许你会找到一个新世界!
探索生活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探索需要经历各种挫折。一个人需要在生活的磨难和失败中成长。新东方学校的俞敏洪经历了两次对自己有转折点的失败。高考连续两年失败,云烟情梦破灭。然而,正是这些磨难让他找到了新的机会,于是他抓住了人生创办北京新东方学校的机会。人生不如意十有_,可惜失败了,但它能磨炼人的意志。新鲜植物可以在腐烂的土壤中生长,腐烂的土壤也可以为植物提供丰富的营养。
《苏菲的世界》是一个智慧的世界,一个梦想的世界。它将唤醒每个人对生活的深刻赞扬和对生活终极意义的关心和好奇。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三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哲学书《苏菲的世界》。在我看来,哲学很无聊,但《苏菲的世界》却大不相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使读者在阅读时有一种追求和渴望知道答案和理解哲学的心情。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无法解决。
这个世界似乎又出现在我面前了,我刚接触到一点皮毛。我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但我知道这个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所以我开始跟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在哲学世界里开始了这次旅行。
苏菲,一个14岁的女孩,在镜子里疯狂地眨了眨眼睛,所以她走进了哲学世界。笛卡尔说:我想我在这里。在一些神秘信件的领导下,女孩也开始在哲学世界中漫步和思考。
世界起源的屏幕层层打开,但新的疑虑接踵而至。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里没有人的上校小屋,祖母从吉普赛妇女那里买的魔镜?一切都是线索,一切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新的哲学世界展现在她面前。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真的是我想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两个世纪,一个思想,另一个思想。
就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它是梦幻般的,但它是非常真实的。在这个缺乏梦想和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中间最完美的统一。
贾德带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索深刻的哲学。作家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轻松的环境,年轻的苏菲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浏览了历代哲学家的精辟讨论,就像苏菲一样。
就在我们有点累的时候,这本书的副线让人振奋起来。我们沿着苏菲的脚印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见过的席德。主线和副线自然交织,自然,说明作家的`艺术修养很高。
但更让我们惊讶的是,作家灵活而熟练地用简单而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学家的观点,探索哲学的真正意义。苏菲的世界是艺术和学术的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奇怪的信息。如果你是一个粉丝,你一定猜到了。
是乔斯坦读者似乎回到了古希腊,听苏格拉底的教诲;就像在中世纪的城堡里,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沐浴在文艺复兴的温暖阳光下,沉浸在巴洛克强烈对比的艺术氛围中。忘记世界的喧嚣,只感受到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然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欣赏现代哲学的曙光。
面对笛卡尔、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系列现代哲学的创始人,我们没有时间表达我们的尊重,启蒙运动的先驱进入了历史的大舞台。工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进入了一条新的轨道;时代的变化创造了更多的哲学巨人。
黑格尔和康德坚持日耳曼人的理性,充分发挥了法国人的浪漫。随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分析》——三位伟人和三位巨人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浪潮,创造了一个新的世界。
祖先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又一个令人困惑的哲学命题,给了我们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传世产品。哲学家用艺术的语气教导生物,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
我们的祖先在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传授了宝贵的欣赏之道。贾德是继承者,而不是创始人,但苏菲的世界确实是一个新世界。这是一个智慧的世界,一个梦想的世界,一个钦佩的世界,一个叹息的世界。贾德让我们有幸看到哲学的外表,希望他的后代能看到哲学的本质!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1300字 篇四《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人类启蒙读物。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它是上校写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能是西方青年,迈入智慧的敲门砖。任何一个人,读了《苏菲的世界》,都会大有收益。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就像鸟儿享受于飞翔、马儿享受于奔跑一样,在书里面,你可以享受到为人的乐趣。人是思想的动物,人最伟大的力量是思想,能够驰骋于思想的人是快乐的,所以,我忠心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会这样的快乐。
哲学开始于好奇和迷惑。《苏菲的世界》通过苏菲的视野,向读者抛出了那些人类的终极命题。你是谁,世界来自哪里,人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都是哲学的问题。从根本来讲,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回答这些问题不是为了求索答案,而是为了获得智慧,获得对生命的认真。书中有这么一段:小伙伴问苏菲,天空中的鸟儿怎样看人类。苏菲告诉她,鸟儿没有自己的世界。小伙伴接着说,人类如果发明一种芯片,不用学习,就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苏菲回答,鸟儿和芯片都没有思想,只有人类有思想。人类有思想,才有自己的世界。后来,苏菲开始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一封信中,她读到,哲学家思考着常人远不会意识到的问题。在平静的生活中,人们远不知道,哲学家已经开始了人类世界上,最伟大的冒险------灵魂和心灵世界的冒险。
苏菲首先通过一卷影带进入了古希腊哲思的世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人是一种理念的存在,唯有理念,才是世界的永恒。物质有多种,唯有人的存在在最高级的序列。这些问题使苏菲开始回答关于真理的问题。于是,读者就在作者为苏菲安排的奇妙世界里,浏览着西方思想的世界------一个思考的世界,一个心灵的世界。苏菲走过了中世纪时期的黑暗,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在其中,他了解了托马斯阿圭那的思想,哥白尼的勇敢,达芬奇的伟大,米开朗基罗的认真。再到西方理性时期人类的求真。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卢梭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书中用简单的比喻,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哲学家的基本思想。比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先验认识论、黑格尔的辨证逻辑、尼采的自我完成、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
可以这么说,这是一本神奇的着作。作者用巧妙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把那些人类历史中出现的伟大思想像珍珠一样串接了起来。那么,回到书中的开始。我们就会知道,每个人在本真里,都有那份关于真理的好奇,关于生命的疑惑。因为好奇,我们需要知识,因为迷惑,我们需要信仰。所以,人才需要灵魂,才需要拯救。在我看来,人自由的思想,是身为一次人的最珍贵的财富。这种财富是无价的,远比什么外在的财富更真实,更可靠。可是,要想获得这种自由的思想,我们必须首先解决那些关于人的大问题:人是什么、世界是什么、人为什么存在。亲爱的朋友们,您对这些问题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吗?
《苏菲的世界》从西方人的角度呈现了一个启蒙的视野。那么,我们有没有作家,从中国的视角,为中国的青年朋友们呈现一个真理的世界呢?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时期的儒术独尊,从唐宋时期的文化盛世到宋明时期的理心学世界,我们的文化灿若星河。我期待有这么一位作者,其是为儿子或女儿写的生日礼物也好,总之,中国的青年也需要这么一本读物。这是真理与求知的开始,这是灵魂与真诚的开始,这是思想与自由的开始,总之,这是一切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开始。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五真理有三部分:考查,即求取它;认识,即它已存在;信心,即运用它。——苏格拉底
今年儿童节,父亲送给我一本《苏菲的世界》,这是本哲学启蒙读物。大多数人 哲学家们总是问些奇怪的问题,比如:“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些林林总总的问题似乎极难解释,但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用小说的形式诠释了一切问题。
书里讲述了哲学老师艾伯特在苏菲15岁的生日时送了几封关于哲学的信,把哲学概念塞进了苏菲的脑子里,又给她上了一堂堂生动有趣的哲学课。从自然派哲学家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到巴洛克时期的笛卡尔、斯宾诺莎和洛克等,一直到最后的浪漫主义的黑格尔、马克思和达尔文等,包括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等哲学知识,苏菲懂得了“上帝之外有上帝,世界之外有世界”的道理。并在自己15岁的生日时因“上帝”的出错,从而了解到了苏菲世界的“上帝”——一位海军少校艾勃特,也就是席德的父亲。当苏菲发现她只是一个牵线木偶时,毅然与艾伯特老师走出了书中的世界,去探索真理。
我这样简述完故事梗概,可能会让没读过的人完全摸不着头脑。如果先撇开所有的哲学内容单纯从小说人物来分析,作家贾德应该说是本书的上帝。那就让我用上帝之眼来剖析一下书中人物。苏菲与艾伯特这一对是虚幻世界中的人物,而席德与艾勃特另一对则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物,两者之间似乎就是在玩影子游戏。苏菲与艾伯特其实分别是真实人物席德与艾勃特的镜像投影,就像有一对父女站在镜子面前分别观察他们自己影子在如何生活、学习和表演。
原本真实世界与虚构世界中的人物是不可能相互沟通,但艾勃特故意让苏菲知道了席德的存在,促使苏菲明白了真与假、生与死的哲学主旨。让她明白了这个生就是死的道理——真实的东西曾经生过,但早晚会死亡;虚构的东西永远不会死亡,却从未生过。苏菲认为自己宁愿死也要曾经生存过,也想要去考查“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真相。
这个冲突情节的设计也包含着书中所提及的哲学理念——萨特的存在主义,当然这指“无神论的存在主义”。萨特的哲学可以说是在“上帝已死”的情况下对人类处境环境所做的分析。萨特提到人的存在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重要,即“存在先于本质”。人并没有那种天生固定的本性,因此人必须创造自我,这样人的存在才有意义。
再回到苏菲的世界,我从艾勃特与艾伯特这一字之差就可以看作同一人物,他们就是为完成哲学课程的讲授任务,这任务当然是上帝贾德派给的。因而,苏菲与贾德的关系就如同哈利·波特与J。K。罗琳一样,一旦贾德和J。K。罗琳停止了创作,那些虚构的人物就再也不会有发展了。
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虚虚实实的事情,根据尼采的说法,基督教和传统哲学已经脱离了真实世界,朝向“天堂”或“观念世界”发展,而人们过� 类如影片《楚门的世界》或是虚实互动层次更多的《盗梦空间》,生活有时只是给我们虚幻的假象。如同我在学习中遇到难以克服的困惑及困境,也许只是考验我的信心、耐心和勇气是否足够的假象。有时候,我已经接近了真相或真理,却因缺乏自信或因为对前方未知道路的恐惧,却又放弃自己的追寻。通往真理的路往往并不一帆风顺,只有勇敢之心和坚持之心,才能知道真相并获取真理。
从存在主义中看到,哪怕真实和虚幻的界限有时难以区分,但也要坚持做自己、坚持学习实践和坚持体验领悟。人生要从虚构人物的故事中看到真实人生的意义,从虚幻主义中超脱出更有力度的人生。
读《苏菲的世界》有感 篇六最近我在看一本书,叫《苏菲的世界》。我自己给它取了一个名字,叫《哲学的世界》。
在我的观念中,这本书很特别。为什么呢?理由只有一条:它是我目前读到过的第一部有故事性的哲学读物。此书构思巧妙,在奇妙、出乎意料甚至是有些惊悚(在个别情节,例如苏菲和乔安在小木屋里捡到许多封“神秘”信件)的故事中,使哲学摘下了它冷漠的面具,变得“平易近人”了。
读《苏菲的世界》,让我对哲学的了解更加深刻了。书中大致介绍了哲学史的发展。在历史长河中,那么多门派出现,有些被保留了下来,流传至今,而有些只是“昙花一现”。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话: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就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探索中前进的。这句话在哲学史中也同样适用:人世间没有完美无瑕的哲学门派,哲学史就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探索中前进的。
读这本书时,我会把自己当成书中的人物。例如有一次,在艾伯特介绍基督教时,提到很多人都说过他们体验过那种“天人合一”的玄妙感觉;苏菲在此后也短暂进入了“自我即上帝,上帝即万物”的玄妙状态。但我不信教,不会去想象上帝的存在。所以我试着去想象自己站在世界的至高处俯瞰世界的情形。这种想象是漫无边际的。我似乎感受到了自己“无处不有处处有”的状态——这真是一次独特而奇妙的体验。
我推荐大家去阅读《苏菲的世界》。书中构造的,乃是一个哲学的世界。它会让你认识哲学、了解哲学甚至爱上哲学!除了《苏菲的世界》,还有许多书也值得我们一看。尽情阅读吧!阅读不仅能造就我们个人的人生幸福,还能传递人类文明的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七《苏菲的世界》是一本通过讲述14岁少女苏菲接二连三地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 并在这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从哲学的角度了解世界及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哲学。原本,我以为哲学一定是门枯燥乏味、深奥难懂的课程。但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我们讲述哲学的同时,还细心地将书中的内容分成多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有题目点出它的中心内容,或深藏或巧露。通过对这一个个耐人寻味故事的生动描写,使我们在阅读时产生了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在不知不觉当中,我自然而然地接受书中的观点,理解作者的用意。
虽然,看完《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我并没有明白多少哲学道理。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从苏菲身上看到了一种认真思考、急于求知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好好学习。同时,我也明白了好奇和疑问是探索未来世界的动力。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是一本值得你细细品读的书籍。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八一封神秘的来信,打乱了十四岁少女苏菲的日常生活。信上只有两个问题: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
从这一开始,苏菲在一位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导师的引导下开始思考。跟着神秘导师的一封封来信,苏菲从对哲学的一无所知到了解哲学是什么。从了解到哲学是什么,到思考各位哲学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
与此同时,苏菲不断地发现一些怪异的极不寻常的事。但她也满足了她的愿望与她的哲学导师艾伯特见面。她还不断的见到席德父亲写给席德的明信片,无比奇怪的出现在她那里。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底缓缓展开。
苏菲运用少女与生俱来的悟性与后天学习到的种种知识,企图去解开这些不可思议的谜团。然而事实的真相远远比她所能够想到的更加怪异,更加离奇。
他们只是生活在少校的心里,少校写给席德的礼物里。少校是他们这个世界的上帝。苏菲和艾伯特意识到这一点,并且准备离去。从少校的心灵里跑到所谓的真实世界里去。
在离开之前,艾伯特进行了一场哲学演讲,趁着少校不注意偷跑进真实世界,遇到了各种童话人物。他们对于真实世界是隐形人、是幽灵。他们没有真正的活过,但是他们也不会真正的死亡。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一本充满童话性的书,也是一本哲学的目录。她使我了解自然派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等一位位哲学大师的故事与经历。很多学派,犬儒、斯多葛、伊比鸠鲁……了解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她将唤醒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对生命的好奇心。也是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她教会了我要有批判性的思考态度,而不是在不了解事情真实情况下就妄下结论。要用理性思考方式,而不是一味考本能和直觉。要有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和观点,但同时也要有接受其他正确观点的态度。
《苏菲的世界》以一种极为简单有趣易懂的方式使我们学会了原本枯燥乏味难懂的哲学道理,又让我们简单了解了整个哲学史和整个哲学的进程。它像哲学的目录但又比目录更深,它像一位无声的老师,能教会我许多知识,但又能使我学的津津有味。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好书。她处处充满了智慧和知识。同时她也充满了趣味性,使人想一直看下去,从而了解到事情的真相。看完整本书使我有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本书对我来说别开生面,在虚构的心灵世界与真实世界中不断穿梭着。时而令我学习到以前闻所未闻的知识,时而又让我捧腹大笑。
在读《苏菲的世界》之前,我以为我知道的很多了,但读了之后我才发现我知道的不过是一粒尘土罢了。正所谓懂的越多,明白自己知道的越少。于是我也像苏菲一样开始思考……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 篇九许久没有沉下心来去读一本书了。之前听过一句话,大约是这样说的:如果时日长久不读书,也没有心生愧疚,那么这个人就无药可救了。好在我还有愧疚之心,想来我还“有药可救”。
好不容易闲暇下来,有时间去读一本书了,遂决定与乡村教育家的小伙伴们一同读《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巨著,它既是哲学,也是小说。“哲学从不指导生活,哲学就是生活”。我不求像哲学家一样辩证这个世界,我只寻一颗努力生活的心。我要通过本书的引导,思考一些浅显的生活道理,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安宁,过精神更加自由的生活,对自己的心灵、精神进行修炼和提升。
其一,活着的意义
活着的意义,这是苏菲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每当苏菲专心思索活着这件事,脑海中便会马上浮现死亡的念头。反过来说也是如此:唯有清晰地意识到有一天她终将死去,她才能够体会活在世上是多么美好。苏菲的祖母在生病后说过类似的话。她说:“现在我才体认到生命是何等可贵。”大多数人总是要等到生病后才了解,能够活着是何等的福气。
八十六岁的奶奶,已经走到了风烛残年,她总爱絮絮叨叨地讲她曾经拥有的美好时光。记不清是第几次,奶奶在絮叨的时候滴落了泪珠儿。一个八旬的老太太,白发、褶皱、佝偻、满口假牙。一次次,在聊起生活的时候,聊起儿孙后代的时候,她流下了浑浊的泪珠。她爱说,那时她很年轻,能做地里好多的活儿;她爱说,她亲手带大了五个孩子,有儿有女才是好;她还常说,看见最小的两个重孙,心中不由地感觉疼爱。一亩田、几棵树、残余的夕阳。这些都可以是她落泪的原由。
每当奶奶絮叨的时候,我不忍与她多说,却又想与她说说。我知道,这是一片枯黄的叶子,提前看清了泥土的走向;这是一个日渐衰老的人,把不舍存放在泪珠,把热爱安放在干瘪的胸膛。
其二,柏拉图“永远的真善美”
柏拉图既关心自然界中永恒不变的事物,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有关的永恒不变的事物。他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善”、永远“美”的事物上。
“真善美”意思是指原始的、本质的、真实的、真诚的,利他的良好品行,美好的言行事物。这是文明社会和谐发展所必须追求的境界。这亦是一个人所追求的理想心境。
比如,冬日里,当我从门前的空地经过,陷入孩子们流动的潮水,看见一串串小小的笑脸,看见翻飞的跳绳和鸡毛毽。这时候天空晴朗,风移动着几片云影,这时候我就觉得孩子们是纯真的、是快乐的,我的心境是美的。
再比如,清晨,我迎着太阳出发,去往学校。那些云朵、那些风吹、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坐骑以及枯槁,都快速地擦过眼帘,去往身后。轻轻地,从眼睛滚出一颗泪珠,挂在睫毛,晶莹、剔透。它折射太阳的光芒,涂抹着那些云朵、那些风吹、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坐骑以及枯槁。于是,追求美的心便感觉到满目缤纷陪着我走了这一程七彩的路。
追求“真善美”,背后是我们所得到的快乐。它推动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往更高形态发展。
《苏菲的世界》的读后感500字 篇十我们身边处处是哲学,却只有少数人有会发现的慧眼,不断去探索。
外星人是什么样的,我想,让大家画出来的话,也许大家都会画出类似人类一样的生物,即使不是这样,也会画出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如果狗会画画的话,也许会把它画成狗的摸样呢。我想世界上没有明分的对与错,一切只是我们自己的感觉,一切都是我们自己按照整个地球的标准去做哩,如果在一个没有明分对错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在宇宙的世界里,有一个想象力被局限的星球,我们早已熟悉这个世界,觉得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好比我们人类是哪儿来的,对于是某种生物进化来的回答,一点也不吃惊,而我不能确定一定是这样的,就算是这样,这种生物又从哪来?创造它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谁?创造宇宙的又是从何而来?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我们丧失好奇心的同时,丧失了一种极为重要的能力,生命是如此的神秘。这世界就像魔术师帽子里变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他们年纪越长,也就越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他们在那儿觉得非常舒适,因此不愿再冒险爬回脆弱的兔毛顶端。唯有哲学家才会踏上一段惊险的旅程,迈向语言与存在所能达到的`顶峰。
走进哲学的世界,身边的事物都会变得不同,人为什么会说话?鱼为什么有尾巴?都是有趣的,而我们无法理解,无法表达。
《苏菲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