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这里是勤劳的小编为大伙儿整编的7篇风俗习惯作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一每个家乡都有独一无二的习俗,而我的家乡广东的习俗——早茶,可是深受人们喜爱的。早茶馆一早就会开店,不管你来的有多早,里面总是满了座。我就很喜欢周末早晨和父母去喝早茶,你以为它只是一种餐饮吗?不它更是一种广东人对生活的态度。
我们先从早茶吃的说起吧,广东早茶里有各式各样的吃的,不仅各式各样,味道也是一流的棒,肠粉,萝卜糕,虎皮凤爪,流沙包等等,你只要咬上一口,就能在嘴巴里回味许久,他们的色泽也仿佛在用引诱你吃呢。
早茶有“四大天王”呢,他们分别是虾饺,干蒸,烧卖,蛋挞,虎皮凤爪,这四个可不一般,这都是最受欢迎的四样,我和妈妈尤其喜欢虎皮凤爪,一进口香甜可口,一吸脱骨,味道调得刚刚好。
早茶怎么能没有茶呢?茶广人也特别喜欢喝茶,你尽早茶馆一定看到人们是先喝茶再吃东西的茶,也有很多种,乌龙茶,普洱茶,罗汉果茶,铁观音,他们都有一种沁人心脾,的清香,他们的味道连很小的孩子都拼得出来,瞧瞧广东小孩喝了一口茶,就陶醉的哈的一声,这可见广东人是多么爱茶。
茶和点心来绝配,所以才有了早茶这个东西吧,这就是广东的早茶,没有人不爱他。
风俗习惯优秀作文 篇二鞭炮声声,新年到了,好多人已经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大年了。
我们买了新春联与烟花爆竹,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将旧春联撕了下来,又把新春联贴了上去,我刚准备贴上新春联,就被妈妈阻止了,她说:“先看一下吧!”我左看右看,摆正了一点往上贴,妈妈急着喊着:“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说完,她就倒着春联往上一贴,我哈哈大笑:“妈妈,你犯胡涂了。春联贴反了”。妈妈严肃地说:“不要乱说话,福倒着贴,代表福到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就这样,除旧迎新的任务搞定了。
我与哥哥各拿着一根烟花爆竹点了打火机,突然“嘶”的一声,烟花爆竹上冒出了小火花,接着,烟花爆竹出现了噼呖,每过20秒,烟花上的颜色就会变焕,当最后一个颜色出现时,我不禁感叹:“这真好玩啊!”
爸爸提起了鞭炮就往家外走,显然,他是要去放鞭炮了,到了指定燃放点,爸爸用打火机在点火口上放了火,就扔得远远的,鞭炮“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年的味道越来越浓了。
这个新年真美好啊!
家乡的风俗随笔作文 篇三常听大人们说:“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于是每当吃完甜滋滋的腊八粥后,我便急切地盼望着春节的到� 树上长出“银枝”,屋檐生出“白发”,就连远处的大山也白茫茫一片,戴上了“鹅绒帽”,象征着春节无限美好。一大清早,我就被一阵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厨房里不断传来欢声笑语,空气中夹杂着阵阵饭香,当我穿好衣服赶出去,白白软软的糯米糕已下油锅,它们活似一群可爱又活泼的精灵,在油锅中不停地上下窜动,这些白色的小家伙刚到锅里就瞬间变成吸人眼球的金黄色了。我呆站在锅边,听着锅里那诱人的“滋滋”声,我的口水早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了”。
过了一会儿,哥哥破天荒地喊了一声:“油糕出锅咯!大家快来吃啊!”一听到要吃油糕,我就像泼猴一样,火急火燎地上桌,可还是慢人一步,大家早已准备好碗筷,纷纷大显身手。眨眼的功夫,一盘外酥里嫩的油糕就被洗劫一空,只留下了几个外表黑酥酥的油糕孤零零地被冷落了。我闷闷不乐地端起油糕,定睛一看,哈哈,上帝虽然锁住了门,但却给我打开了窗。原来那几个黑酥酥的油糕一咬开焦糖四溢,而其它油糕里的糖却少的可怜。看着大家羡慕的眼光,我乐得合不拢嘴。哥哥突然说:“我的好弟弟,把那几个油糕让给哥呗!你看油糕炸黑了,都没味儿了,再说……”“我不!”还没等哥哥把话说完,我三下五除二就把油糕消灭了。
就这样,春节的上午在你争我抢中结束了,紧随其后的便是更加热闹的夜晚了。
肚子里的油糕还没有消化完,香喷喷的年夜饭又勾起了我的食欲,满桌饭菜色香味俱全,糖醋排骨色泽红亮,红烧鲤鱼是嫩滑爽口,红烧肘子肥而不腻……早就垂涎欲滴的我恨不得抓起来就往嘴里送,可奈何要等到放完鞭炮才可以吃。
在热闹的春节联欢晚会中,在满桌子的美味佳肴中,在一家人欢欢喜喜的团聚中,新年的钟声准时敲响,夜空瞬间绚烂,朵朵烟花绽放,红的、蓝的、绿的……圆形的、花形的、流星形的……色彩交错,形态万千。
守岁也是春节的一大习俗,可我总是熬不过上下打架的眼皮,爸爸妈妈悄悄将包好的大红包压在我的枕头下,等大年初一给我一个大惊喜。深夜,窗外又飘起了幸福的雪花,家门前的灯笼也在雪中变得越来越红。
习俗的作文 篇四白露节气一般在公历9月7日或8日。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白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关于白露说: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馐。鸿,大雁。元鸟,燕子。大雁、燕子这些候鸟南飞避寒。馐者,所羹之食。养馐者,藏之以备冬月之养也。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白露时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清晨的露水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白露表征天气已经转凉。人们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俗语: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处暑仍热,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华南白露时,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白露农谚:苹果梨子大批卸,冬瓜南瓜回了家。白露枣儿两头红,核桃熟了该挨棍。
福建福州等地白露这天要吃龙眼进补。浙江温州等地有过白露节的习俗。在苍南、平阳等地民间,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也有“三样白”的说法),以煨乌骨白毛鸡(或鸭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老南京人都十分青睐“白露茶”,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在苏南籍和浙江籍的老南京中还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常有人把白露米酒带到城市。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习俗的作文500字 篇五我们的老家是台州临海,那里元宵节是正月十四,那天家家户户都在烧咸羹,大家吃完咸羹,再去看花灯。而不象其他地区正月十五过元宵节,吃汤圆。我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临海正月十四过元宵节呢?
妈妈说这和我们民族英雄戚继光有关。早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东抗敌的时候,曾经被敌人追到台州仙人洞里。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四,当地的农民见戚家军躲在山洞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便纷纷拿来衣物。但当时的'农民也很穷,家里哪有什么好吃的?于是就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都是青菜、萝卜、笋啊什么的。可是光吃蔬菜也吃不饱啊,又凑不出那么多的白米饭来,怎么办好呢?一个聪明的农民就想出了一好办法,把这些蔬菜切碎,再放进粉糊糊里面一起烧熟,这就成了后来的“咸羹”。没想到士兵们不但吃得很饱,还都说味道很好。后来,戚家军度过了困难时期,终于赢得了胜利。于是,为了纪念戚家军,临海就保留了元宵节正月十四夜吃咸羹的习俗。
妈妈拉着我来到厨房,她拿出做咸羹的食材,有肉、芋艿、冬笋、香肠、油豆腐、虾仁、大蒜苗、胡萝卜,然后把这些食材切成丁,依次放到油锅里翻炒,不一会儿香气扑鼻。然后妈妈再加上水,等它们烧开,再加入米糊浆和芥菜沫,一锅色香味俱全的咸羹制作完成了。哈哈,我和爸爸吃了整整3大碗!
风俗的作文400字 篇六在我们老家,大年三十有扫墓的习惯。今年由于天气太冷,奶奶不让我跟着去扫墓。大家呢,则为我找出了一双雨靴。而我最后决定,跟着大家去扫墓。其实我也不是扫墓的重要角色,只是一路上放放鞭炮而已。大家之所以让我去,是想让老爷爷老奶奶看看我。
扫墓队伍出发了。我们刚走进山林,天上就下起了鹅毛大雪。我一边走,还一边玩,用手去接那些雪花。可惜最美的雪一下就凋谢了。沿着崎岖的山路一直走,先是上坡,然后下坡。走着走着,走在前面的大伯突然左拐,从一条隐于树中的小路走了进去。我随手丢了一个小爆竹,跟了上去。马上就来到了老爷爷的墓前。大伯、二伯、和爸爸拿着镰刀去割杂草,我们剩下的人则拿着东西在一边等着。不一会,杂草割完了。二伯杀了一只鸡,让鸡的血流到纸上。然后把我们都叫了过去,把有鸡血的纸和一些冥币给烧了。接着带我们鞠了三躬。我们就离开了老爷爷的墓地。我们去了老奶奶的墓地。干完同样的事以后,我拿出一个四根指头大的爆竹。点着后扔了出去,就听到了一声巨响。让后就回家了。
回到家,我一点都不冷,还觉得热。觉得以后要多锻炼。
习俗的作文500字 篇七新疆维吾尔族是中国北方的一个古老的民族,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民族风情。
去年暑假,我们去了新疆,据导游介绍,新疆是一个生活在干旱地区的民族,绿色植被极少。细心的我发现了一个细节,新疆的男人都戴帽子而且都是绿色的,我把这个想法大声的说了出来,旅游车上立刻不安分了,有的甚至大笑了起来,导游语重心长的说:“绿色在新疆被称为一种珍贵的颜色,人们戴上帽子就可以展示自己高贵的地位,绿色越重,地位就越高。”这下人们都明白了,直呼:“新疆的习俗真是太独特了!”
最让我难忘的还时那次维吾尔族家访,我们脱了鞋上了炕,炕上有一张长桌,上面放了好多食物,主人端了一壶水,走到我们面前,我一把把杯子递了过去,主人像是看火星人一样的'看着我,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对我说:“这是用来洗手的。”我的脸刷一下的红了,一直红到耳根,洗完手,主人告诉我们千万不要甩水,水可都是福啊,一甩把福都甩没了,有些人听了索性把刚洗完的手,放入了裤兜说是要把福带回家。饭前我们由长者领着做了“都瓦”。一说要做“都瓦”,连一旁玩耍的维吾尔族小孩立即严肃了起来,一旁的人也严肃起来。原来这是维吾尔族一种饭前祈祷和祝福的方法。饭后,维吾尔族小伙子载歌载舞,欢送我们。
新疆的习俗太独特了,可以说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