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约客》古诗鉴赏(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在此,感谢网友“长风”投稿本文!篇1:《约客》古诗鉴赏《约客》古诗鉴赏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
【简介】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约客》古诗鉴赏(共9篇),希望大家喜欢!在此,感谢网友“长风”投稿本文!
《约客》古诗鉴赏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约客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
译文
黄梅时节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朋友却没有如约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赏析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篇2:约客鉴赏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中的名词译音,愿意是装配构成。电影艺术从建筑学的门庭内,借用了这一术语,引申为剪辑和组合,成为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然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常有其通似性,蒙太奇也不是电影所独有的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的表现艺术中,就有和蒙太奇手法不谋而合之处。例如电影经常把一些跳跃幅度较大的时空、不同的画面,按照艺术的逻辑并列组接起来,构成并列式蒙太奇,从而渲染作品的氛围,表达作品的某种寓意。从这种蒙太奇来衡量,赵师秀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地区,立夏以后,有一个连绵匝月的多雨季节,名之为“黄梅天”,雨则称为“黄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诗人首先推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比较阔远的画面,概括性很强,“雨”不但有形,而且有声,所以这画面刺激读者的视听感官,既诉之视觉也诉之于听觉。同时,这种雨不是匆匆过客式的骤雨,也不是大肆挥霍的豪雨,而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黄梅雨。这种雨在诗中,既渲染了那种恼人的凄苦气氛,也可以说是诗人心境寂寥而切盼友人前来的主观心理的外射。此外,家家阻雨,也为久候客人不至埋下了伏笔。“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画面的时空,较前一个画面的时空为小,它是由视觉形象,特别是听觉形象所构成的。南北朝时的谢灵远,在《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赵师秀的“青草池塘”化用了谢灵远的“池塘生春草”而不露痕迹,也更为浓缩。具备一定诗歌知识的读者,都可以由此联想到许多。这种化用故典,而加深其历史和艺术的内涵的艺术形态,美英现代诗人兼批评家艾略特称之为“同存结构”,因为读者的想象,由此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平面,而可以驰入历史的纵深。如果说,前面两个镜头还是户外自然之景,那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由户外而室内的人物之景了。从诗的整体来看,这三个镜头的组接关系是平行线式的,然而,从前面两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的关系来看,则可以理出先后发展的时间线索,这种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地发展的镜头,可称之为“前进式的蒙太奇”。
同时,从画面上看,前面两个镜头较为阔大,是远景,全景;后一个镜头较为细小,是近景、小景,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只见主人失望,而仍然不无期待地频频敲着桌上的棋子,灯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客人则迟迟不至。一“敲”一“落”,表现时间之久,怀念之深,企盼之殷。而室外的雨声、蛙声,室内的敲棋声与灯花开落声,声声入耳。这种强动态的听觉描写,正深层次地表白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把那种“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情绪与氛围,表现得分外动人。
篇3:古诗《约客》教案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9课《约客》。
二、教学设想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不易把握,经常把其上成文言文的翻译。学生也不容
易理解,因其高度凝练的语言和远离现代的生活。但古诗又恰恰是古代文化的积淀与瑰宝,学习古诗,才能真正领略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精华。因此,我一直在寻找古诗教学的突破口。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把握意象,走进字里行间,联系生活实际,知人论世,这些都是古诗学习的重要方法。这首古诗短短28个字,安排一课时。从导入创设意境,到读出诗歌的韵味,从而引入意象的概念,再走进字里行间、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人心情,最后走出诗歌,了解诗人并书写感悟。几大环节,配上音乐、图片,融入文字背景,让整节课始终沉浸在古典韵味中。学生方面,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读中品心情、知诗人、写感悟,并联系生活实际,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相比较,引导学生反思现代浮躁的“快餐文化”,达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读诗方法。
2. 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前提下,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 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五、教学难点:
挖掘闲的内涵,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
哪些诗句? 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江南的黄梅时节,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声响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
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个约会,一起走进他的《约客》。
(二)、初读诗歌。
1. 有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先来齐读诗歌。 读出诗歌的韵味: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师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这首诗歌,你能罗列一下诗中的景物吗? 板书:雨、蛙、棋子、灯花??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
(三)细读诗歌。
伴着雨声、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直至夜半。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诗人的.心情。这份等待,饱含了诗人的心情,理由是。
1. 寂寞、焦急、失望。
2. 闲适的享受独处的乐趣。重点分析:闲。
学生辩论:闲的理解是无聊还是闲适?现代人闲暇时会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对弈、作赋,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诗人闲适心情的句子?如: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虽然现代人也会以品茶、聊天作为休闲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优雅的事情,难
免有了矫情的作秀之嫌,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读懂诗人。 也许等待的开始,诗人寂寞过、失望过,但夜已深沉,久坐已不再是
等待的理由。友人来是一境,不来也是一境。诗人已经悠然地享受这江南的雨夜。如此豁达
的心境来自何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材料:“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赵师秀《薛氏瓜庐》
1. 诗人简介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赵师秀? 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能惬意地享受美丽的夜;感谢《约客》,让我们拥有一次走进赵师秀的机会。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这个美丽的失约。
2. 书写感悟。
懂你,赵师秀,
你约得哪里是下棋的客人,你约得是。此时,等待不再是烦躁与寂寞,而是等待是生命的淡定与从容。
(五)小结。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份恬淡与闲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江南这片诗歌的原乡中,感受一脉相承的诗心和诗意;在俗世的红
尘中,守护心灵的那片净土,真正享受悠然远世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约客
景 情 雨失望、烦躁、寂寞??青草 “ 闲 ” 闲适、悠闲?? 池塘
蛙
棋子
灯花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七、教学反思。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其语言精练、传神,同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篇4:古诗《约客》教案教学要求:
1、吟诵、背诵课文。能读出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2、掌握7个生字:约、梅、塘、蛙、敲、棋、灯。
3、了解诗歌大意,赏析诗歌意境。
4、精彩诗句的探究,诗人情绪及心情的领悟。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了解诗歌大意和重点语句的释义。
教学难点:
1、吟诵课文,能读出诗歌的语调和节奏。
2、精彩诗句的探究,诗人情绪及心情的领悟。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让学习委员领头回忆、背诵已学古诗,在一片书声琅琅中开始今天的课程。
2、介绍作者(板书“赵师秀”):
同学们,赵师秀是南宋诗人。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今天,我们来学习赵师秀写的诗《约客》。
二.吟诵诗文。
1.初读诗文。
(1)、学生逐一认读卡片上的生字:约、梅、塘、蛙、敲、棋、灯。
(2)、学生自由练习读诗文,勾画出生僻及不理解的字和词。
(3)、学生同桌互相读,合作指出对方问题,共同解决字词疑惑。
(4)、指名学生读诗文,教师正音,指出重点字词读音。
2.吟诵诗文。
⑴.教师有节奏、有语调地配乐范读,给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吟诵兴趣。
⑵.学生小声自由练习吟诵诗文。
⑶.指名吟诵诗文。(多次进行,表扬读得正确、读得有感情的同学。)
⑷.分各种形式吟诵诗文。
⑸.集体吟诵诗文,并配上古筝音乐。
3.简单理解诗文。
老师、学生相互交流合作,逐行简单讲解。诗意学生只须了解,不须理解。
诗歌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黄梅时节家家雨”:黄梅时节家家听到雨声滴答,
“青草池塘处处蛙”:青草池塘处处是鼓噪的青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朋友有约不来已经过半夜了,
“闲敲棋子落灯花”:我闲坐轻敲棋子震落了灯花。
古诗今译: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出蛙声阵阵。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4、分析评赏诗文。
1、重点释义和分析“落灯花”的情景,解决诗文最大理解障碍。
2、提问:前二句交待当时的环境和时令,它的具体字词表现有哪些?营造了怎样的气氛?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3、问题:请同学们再细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有谁能发表自己的意见觉得作者的心情在漫长的等待中有着怎样的变化?“闲敲棋子”时诗人沉静在一个怎样的心境之中?
回答: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
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
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4、诗歌的总体评述: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4.背诵诗文。
⑴.教师领背。
⑵.学生分各种形式论着领背。
⑶.学生集体配乐背诵诗文。
5、本课小结。
篇5:古诗《约客》教案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9课《约客》。
二、教学设想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不易把握,经常把其上成文言文的翻译。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因其高度凝练的语言和远离现代的生活。但古诗又恰恰是古代文化的积淀与瑰宝,学习古诗,才能真正领略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精华。因此,我一直在寻找古诗教学的突破口。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把握意象,走进字里行间,联系生活实际,知人论世,这些都是古诗学习的重要方法。
这首古诗短短28个字,安排一课时。从导入创设意境,到读出诗歌的韵味,从而引入意象的概念,再走进字里行间、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人心情,最后走出诗歌,了解诗人并书写感悟。几大环节,配上音乐、图片,融入文字背景,让整节课始终沉浸在古典韵味中。学生方面,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读中品心情、知诗人、写感悟,并联系生活实际,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相比较,引导学生反思现代浮躁的“快餐文化”,达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读诗方法。
2.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前提下,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五、教学难点:
挖掘闲的内涵,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诗句?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江南的黄梅时节,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声响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个约会,一起走进他的《约客》。
(二)、初读诗歌。
1.有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先来齐读诗歌。
读出诗歌的`韵味: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师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这首诗歌,你能罗列一下诗中的景物吗?
板书:雨、蛙、棋子、灯花??
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
(三)细读诗歌。
伴着雨声、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直至夜半。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诗人的心情。
这份等待,饱含了诗人的心情,理由是。
1.寂寞、焦急、失望。
2.闲适的享受独处的乐趣。
重点分析:闲。
学生辩论:闲的理解是无聊还是闲适?
现代人闲暇时会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对弈、作赋,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诗人闲适心情的句子?
如: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虽然现代人也会以品茶、聊天作为休闲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优雅的事情,难免有了矫情的作秀之嫌,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读懂诗人。也许等待的开始,诗人寂寞过、失望过,但夜已深沉,久坐已不再是等待的理由。友人来是一境,不来也是一境。诗人已经悠然地享受这江南的雨夜。如此豁达的心境来自何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
材料:“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赵师秀《薛氏瓜庐》
1.诗人简介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赵师秀?
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能惬意地享受美丽的夜;感谢《约客》,让我们拥有一次走进赵师秀的机会。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这个美丽的失约。
2.书写感悟。
懂你,赵师秀,
你约得哪里是下棋的客人,
你约得是。
此时,等待不再是烦躁与寂寞,
而是等待是生命的淡定与从容。
(五)小结。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份恬淡与闲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江南这片诗歌的原乡中,感受一脉相承的诗心和诗意;在俗世的红尘中,守护心灵的那片净土,真正享受悠然远世的生活!
篇6:约客古诗原文及翻译约客古诗原文及翻译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约客古诗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
约客
作者: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青蛙。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约客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
译文
黄梅时节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的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朋友却没有如约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赏析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赵师秀
赵师秀(1170~12)字紫芝,号灵秀,亦称灵芝,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
篇7:古诗《约客》优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29课《约客》。
二、教学设想
古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不易把握,经常把其上成文言文的翻译。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因其高度凝练的语言和远离现代的生活。但古诗又恰恰是古代文化的积淀与瑰宝,学习古诗,才能真正领略中国文化和文学的精华。因此,我一直在寻找古诗教学的突破口。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因此,把握意象,走进字里行间,联系生活实际,知人论世,这些都是古诗学习的重要方法。
这首古诗短短28个字,安排一课时。从导入创设意境,到读出诗歌的韵味,从而引入意象的概念,再走进字里行间、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人心情,最后走出诗歌,了解诗人并书写感悟。几大环节,配上音乐、图片,融入文字背景,让整节课始终沉浸在古典韵味中。学生方面,注重朗读能力的培养,在读中品心情、知诗人、写感悟,并联系生活实际,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与古人相比较,引导学生反思现代浮躁的“快餐文化”,达到“繁华落尽见真淳”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 学会通过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读诗方法。
2. 在理解诗歌情感的前提下,能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3. 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态度。
四、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诗歌意象体会诗人情感。
五、教学难点:
挖掘闲的内涵,感受诗人闲适恬淡的人生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哪些诗句? 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江南的黄梅时节,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声响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个约会,一起走进他的《约客》。
(二)、初读诗歌。
1. 有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先来齐读诗歌。
读出诗歌的韵味: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师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
2. 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这首诗歌,你能罗列一下诗中的景物吗?
板书:雨、蛙、棋子、灯花??
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
(三)细读诗歌。
伴着雨声、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直至夜半。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诗人的心情。
这份等待,饱含了诗人的心情,理由是。
1. 寂寞、焦急、失望。
2. 闲适的享受独处的乐趣。
重点分析:闲。
学生辩论:闲的理解是无聊还是闲适?
现代人闲暇时会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对弈、作赋,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诗人闲适心情的句子?
如: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虽然现代人
也会以品茶、聊天作为休闲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优雅的事情,难免有了矫情的作秀之嫌,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读懂诗人。 也许等待的开始,诗人寂寞过、失望过,但夜已深沉,久坐已不再是等待的理由。友人来是一境,不来也是一境。诗人已经悠然地享受这江南的雨夜。如此豁达的心境来自何处?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
材料:“不作封侯念,悠然远世纷”——赵师秀《薛氏瓜庐》
1. 诗人简介
——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赵师秀?
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能惬意地享受美丽的夜;感谢《约客》,让我们拥有一次走进赵师秀的机会。让我们用朗读来感谢这个美丽的失约。
2. 书写感悟。
懂你,赵师秀,
你约得哪里是下棋的客人,
你约得是。
此时,等待不再是烦躁与寂寞,
而是等待是生命的淡定与从容。
(五)小结。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份恬淡与闲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江南这片诗歌的原乡中,感受一脉相承的诗心和诗意;在俗世的红尘中,守护心灵的那片净土,真正享受悠然远世的生活!
(六)板书设计
约客
景 情
雨失望、烦躁、寂寞……
青草 “ 闲 ” 闲适、悠闲??
池塘
蛙
棋子
灯花
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
七、教学反思。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朵奇葩,其语言精练、传神,同时“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作为生活在诗歌的国度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爱诗。但随着“快餐文化”的兴起,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渐渐地被人们所淡忘。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有责任让文学的瑰宝传承下去,因此,诗歌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五年的教学生涯,却发觉古诗教学是自己课堂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关。如此诗意的语言、形象的画面、细腻的情感,在课堂中却被肢解得支离破碎,淡而无味,学生也不能很好地领悟其中的悠长意蕴。慢慢地,觉得自己有点畏惧诗歌教学,有时也不愿意再去尝试或探索。而今天,“新苗杯”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使我重新审视诗歌教学、思考教学方式,找寻一条适合诗歌教学的有效途径。尽管这条路才刚刚开始,但我们要长久地坚持下去,重拾艺术经典,传承艺术经典。
基于学校提出的“小立课程,创生问题”的智慧课堂实践研究的课题,在本次的“新苗杯”比赛中,我选择了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短短的28个字,怎样从小处着手,既能体现智慧课堂的特色,又能体现诗歌的韵味,这是本次备课遵循的主要原则。
中国的古典诗词,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意境优美。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要将短短的二十八个字读出二百八十、二千八百个字甚至更多,这就要求将诗歌的意象、情感深入地分析、体悟,这也正是诗歌教学中的“审美”。 王国维先生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是基于中国古典诗歌特征、手法、形式等高度凝练的精辟论述,它是说,写景,往往就是在写心情。这个观点并非横空出世,简简单单的七个字背后,凝聚着大量经典的诗学和美学观点:“情景相生,物我双会”,“或情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托物寓感”,“寓景于情”??不枚胜举。它是一种古诗文写作形式、手法的精炼概括。而我所云的“诗语”,是“诗的语言”,是试图站在诗歌语言特质的解读、品赏角度去审视“景语和情语”。窃以为,摇曳多姿、具有朦胧美感,是“诗语”的一大特征。这一特征,直接影响着“景语”“情语”的多角度、多向度、多维度的解读。因此,只有将“景语”“情语”的解读融会贯通于“诗语”之中,三者和谐共生互补,才能更好地深入诗境,放飞诗情,真正抵达诗心的彼岸。这也是我最终这样把握和诠释《约客》的理念所在。
这一理念,渗透在《约客》教学的每一环节中,从画面描绘的感受诗景,到关键词品读的感受诗情,再到知人论世,走进诗人心灵,景语、情语、诗语始终互相关系和作用着。课堂一开始,六句流淌在行云流水般美妙乐曲和古韵江南的悠悠画面中的诗句,营造江南梅雨时节烟雨迷蒙的美的享受,让学生尽快地进入意境中。感受诗歌意象,使学生能最直接地了解诗歌画面和内容,为感悟诗情作准备。在诗情的感悟中,学生就“寂寞、焦急、失望”与“闲适、自在”的心情展开了辩论。但大多数学生还是只能体会到“寂
寞、焦急”。直至出示诗人的生平、诗风,学生才开始对“闲适”的心灵有所感触。
智慧课堂,应该体现的是学生的智慧和教师的智慧。我想,在这节课中,“智慧”怎么体现呢?或许还有待提高。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有争论的课堂,那么,这28个字中,值得争论的是“闲”字,究竟是“闲得无聊”还是“闲适”,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探讨。但由于现在的孩子,在快餐文化的影响下,生活中已经没有悠闲地欣赏山水的体验,所以,大部分学生都很难理解夜半诗人敲着棋子是闲适的心境而非无聊。因此,在这一段,本该是课堂高潮,却没有预期的精彩,只是平淡如水。课后仔细想想,其实将下一个环节中出示的诗人生平、处事态度先出示,再让学生去品读“闲“字,或许学生就能理解诗人的心情了,在此,再简单地引导学生,在快餐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该怎么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休闲文化,那么,读诗、学诗的意义就大得多了。其次,在书写“心中的赵师秀”环节中:懂你,赵师秀,你约得哪里是下棋的客人,你约得是 ,每个学生书写一句,一句读来,有点单调,但智慧型的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句子顺序调整,读成一首诗的形式,这样,课堂就始终能缭绕着诗意。再者,课堂最后呈现的《千家诗》等的鉴赏书刊的评论文章,与其直接呈现,不如在学生读出不同观点时,适当的呈现,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观点与大家不谋而合,那么,争论的积极性就会完全不同,更加理直气壮,课堂一定会更加的热闹与精彩。因此,有时,只是顺序的调整,收效却不同,“智慧”二字,并不仅仅是文字,更需要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所以,行走在智慧课堂的路上,我们一直在探索与追求。在《约客》中,学生们约到了赵师秀的心灵,而在准备《约客》的过程中,我约到了智慧课堂的精华。在这条道路上,吾将上下而求索!
篇8:古诗《约客》优质教案及反思1、了解赵师秀,领悟诗歌主旨,体会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所展示的孤寂者深夜期客不至的特殊感受。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二、整体感知:
1、作者:赵师秀(?~1219),南宋诗人。字紫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嘉(今浙江温
州)人。光宗绍熙元年(1190)进士。宁宗庆元元年(1195)任上元主簿,后为筠州推官。晚年
宦游,逝于临安。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诗学姚合、贾岛,尊姚、贾为“二
妙”。作诗尚白描,反对江西派的“资书以为诗”。然而他自己在写诗实践中,对姚、贾诗及
与姚、贾风格近似的诗,往往或袭其命意、或套用其句法。他比较擅长五律,中间两联描写
景物,偶有警句,如《桐柏观》中的“瀑近春风湿,松多晓日青”之类。然而通体完整者不
多。
2、背景资料:《约客》: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
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三、细读品味:
1、“黄梅时节家家雨”——交代这是江南梅雨季节,“家家雨”,以叠词形式写出单调而
寂寞的气氛。为客人不至埋下伏笔。
2、“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夜晚池塘蛙声四起,“处处蛙”,似闹而实静,更衬托出单
调、寂寞的氛围。 前两句既将梅雨季节的特征描绘得形象逼真,又为诗人约客不至时的焦急、无聊作了铺
垫。
3、“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点明了诗题,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
4、“闲敲棋子落灯花”——此句是绝妙佳句。一个“闲”字,把主人热切期待客人而客
人却迟迟不来时的失望与无聊,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敲”一“落”,将诗人约客不至时的心
情表现得极为生动,主人此时的.急、气、失落、无奈,都在这一“敲”一“落”中流露出来。后两句点题,形象地刻画了约客不至的那种又气、又急、又失落、又无奈的内心感受。
四、合作探究:
如何理解佳句“闲敲棋子落灯花”? 明确: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这个动态却将诗人焦躁但期望的心情刻
画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得,但用来敲
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
失望焦躁的情绪。
五、教师小结:
《约客》:前两句写景,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氛围,后两句点题,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
至的心境,揭示了作者的内心世界。《约客》:是一首有名的七言绝句,本诗通过对景物和动作描写,刻画出主人约客久等不
至的心境:着急、生气、失落和无奈。
六、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七、板书设计:
约客
时令:江南夏夜梅雨时节、环境喧闹处处蛙鸣;(点名时节) 心情:约客不至独埃夜半、闲极无聊棋落灯花;(点明诗题) ————失意怅惘、因客未至。篇二:教学设计:约客 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作者:赵师秀(1170——1219),宋代诗人,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又号天乐,永
嘉(今浙江温州)人,他同徐照、徐玑和翁卷并称“永嘉四灵”,人称“鬼才”。有《赵师秀
集》二卷、《天乐堂集》一卷,已佚。仅有《清苑斋集》传世。
2、注释: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
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所以称“黄梅时节”为江南雨季。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
上下雨。形容雨水多,到处都有。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
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
3、译文:梅子黄时,家家户户都笼罩在烟雨之中; 远远近近那长满青草的池塘里,传
出蛙声阵阵。 已约请好的客人说来却还没有来,时间一晃就过了午夜;我手拿棋子轻轻地敲
击着桌面,等着客人,只看到烛芯隔一会儿就落下一截??
4、内容: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绘的是江南初夏之夜的寻常景致,写出一个
孤寂者深夜候客不至的独特感受。雨声、蛙声为什么显得如此清晰而绵长?原来,他静候的
是有人如约而至的叩门声,然而久候不至,入耳的却是潺潺雨声与无尽蛙声,夜越深就越发
显得清晰。用景物描写烘托出候客的焦躁心情。
(2)有约不来过夜半:点题,使上两句的景物有了着落,夜深却依旧不寐,足见诗人期
待之深之久。
(3)闲敲棋子落灯花:小小的动作,细节描写,却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的焦躁而期望、
怅然失落的心情刻画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急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种单调机械的
动作。落灯花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达了灯芯久燃,期客时长的情形,诗人怅然失落的
形象也跃然纸上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5、主题: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
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落寞的心情。
6、创新阅读:《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
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
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
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
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
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
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
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7、作业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
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c
(提示: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
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
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
(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 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出来的?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3)前两句语言上有何特点?请试着分析
(4)赵师秀的《约客》用对句写景,道出黄梅时节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的
是: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写到客人失约,主人寂寞的诗句是:有约不来过夜
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诗歌的前两句用哪些意象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美景?创设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用“黄梅、青草、池塘”和雨声、蛙声等意象组合,构成了一幅江南夏夜的美景图;创
设了一种静谧清新的氛围。
2、试分析“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句中“闲”字的表达效果。 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闲”字,
含而不露地表现了诗人寂寞无聊的心情。
3、“闲敲棋子落灯花”中“敲”字用得好,请简述理由。 是一个细节描写,写出了诗人约客久候不到,内心十分焦燥的心情。
4、诗歌前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烘托出什么样的氛围?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
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
的“寂静”。
5、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了诗人此时怎样的心情? 落寞、失望、焦躁、怅惘
6、请用自己的话生动地描述这首诗优美的意境。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直到半夜诗人也没有等到他约请的
朋友,只好一个人伴着昏黄的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棋子震落了灯花。
7、第四句诗中的“闲”字能否改为“忙”字?为什么?不能。因为“闲”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焦急等待客人到来而客人却迟迟不到的无聊
和无奈的心情。“忙”字则与诗的意境和诗人的心情不协调。
8、“闲敲棋子”虽是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却将诗人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请结合全
诗作简要的赏析。
末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下棋,可是时间已过夜半,客人还未到来,
诗人百无聊赖之际,有意无意地拿起棋子在棋盘上敲打,将灯花都震落了。这一细节貌似闲
暇,实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烦闷。
9、用自己的话将第一、二句话所表现的场景描绘出来。池塘边的青草因为雨水而湿漉漉的,水面上漾起薄薄的水汽,远处的梅树静静地立在夜
中,蛙声清脆悠远,直入诗人心间。
10、“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试说说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 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11、“黄梅时节家家雨”了表明季节是地区特有的景象;“草池塘处处蛙”表面写热闹,
实则 出环境的寂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妙在用乍一看非常自然的
闲逸恬静写出了诗人 、的内心。参考答案:夏,江南,烘托(衬托),惆怅、失落或怅惘、焦躁
篇9:思念家乡的古诗《客中作》鉴赏思念家乡的古诗《客中作》鉴赏
客中作(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
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1)客中:指旅居他乡.
(2)兰陵: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
(3)郁金香:散发郁金的香气.郁金,一种香草,用以浸酒,浸后酒呈金黄色.
(4)但使:只要.
【词语解释】
兰陵:在今山东省苍山县兰陵镇.
郁金:一种香草.古人用以浸酒,浸后酒色金黄.
琥珀:一种树脂化石,呈黄色或赤褐色,色泽晶莹.这里形容美酒色泽如琥珀.
【译文】
做客
唐(李白)
兰陵的确是个好地方,盛产美酒,颜色金黄,扑鼻芳香.
郁金香的美酒要用玉碗来盛装,色泽如琥珀,熠熠自生光.
只要主人用这美酒来殷勤招待,让我这个作客在他乡的人喝醉了酒,
那么我只觉得快乐无比而不再感到什么地方是异客他乡了.
【鉴赏】
这首诗赞美了美酒的清醇、主人的热情,表现了诗人豪迈洒脱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反映了盛唐社会的繁荣景象。
抒写离别之悲、他乡作客之愁,是古代诗歌创作中一个很普遍的'主题。然而这首诗虽题为“客中”作,抒写的却是作者的另一种感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兰陵,点出作客之地,但把它和美酒联系起来,便一扫令人沮丧的外乡异地凄楚情绪,而带有一种使人迷恋的感情色彩了。著名的兰陵美酒,是用香草郁金加工浸制,带着醇浓的芬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犹如琥珀般的光艳。诗人面对美酒,愉悦兴奋之情自可想见了。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说在人意中,因为它符合前面描写和感情发展的自然趋向;说出人意外,是因为《客中行》这样一个似乎是暗示要写客愁的题目,在李白笔下,完全是另一种表现。这样诗就显得特别耐人寻味。诗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是在他乡,当然也并非丝毫不想念故乡。但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被冲淡了。一种流连忘返的情绪,甚至乐于在客中、乐于在朋友面前尽情欢醉的情绪完全支配了他。由身在客中,发展到乐而不觉其为他乡,正是这首诗不同于一般羁旅之作的地方。
全诗语奇意也奇,形象潇洒飘逸,读来令人如饮醇醴,如坐春风。
★ 约客翻译
★ 约客改写作文
★ 约客(赵师秀)
★ 古诗鉴赏
★ 客从远方来(古诗)
★ 出塞古诗鉴赏
★ 古诗鉴赏:小池
★ 经典古诗鉴赏秘籍
★ 梅花古诗鉴赏
★ 《鹧鸪天》古诗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