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和答案(锦集9篇)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和答案(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在此,感谢网友“旎羚晨”投稿本文!篇1: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及答案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及答案一...

【简介】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和答案(共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在此,感谢网友“旎羚晨”投稿本文!

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和答案

篇1: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呼吸作用的最重要意义主要在于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

2.栽花最好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这是因为

A.瓦盆价钱较低                    B.有小洞的瓦盆有利于根的呼吸

C.瓦盆易保持水分                  D.瓦盆硬度较小

3.把无土栽培营养液滴加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会发现在载玻片上有结晶物质,这些结晶物质最有可能是

A.水痕        B.无机盐       C.有机物    D.玻璃的碎屑

4.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腌渍前相比,大白菜腌渍后的变化是

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       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缩小

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        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缩小

5.海尔蒙特在他的“植物生长所需物质的来源”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是从水中得到营养物质,现在我们知道他忽略了(  )的作用

A.光       B.叶绿体       C.空气        D.温度

6.用食物链的方法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表达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柳树

7.下列食物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野兔←狐←青草                     B.青草←野兔←狐

C.狐→野兔→青草                     D.青草→野兔→狐

8.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分生区     B.根冠       C.成熟区    D.伸长区

9.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是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温度过大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

10.下列特定的地域中,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小溪    B.一所学校    C.一片草坪     D.一间教室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A.植物         B.太阳能       C.人       D.动物

12.对于一株植物来说,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茎         C.花           D.叶

13.下列描述中与植物无土栽培的优点无关的一项是

A.能节省土地                   B.更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C.要用支架固定植物            D.防止污染、害虫等危害

14.下列式子中能正确表达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

A.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十水+能量  B.水十二氧化碳→有机物十氧十能量

C.水+氧→有机物十能量十二氧化碳   D.有机物十二氧化碳→水十氧十能量

15.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是(    )无机盐。

A.含铁、锌、钙的 B.含锰、钙、铜的  C.含氮、磷、钙的 D.含氮、磷、钾的

16.某同学体检时,3次测得肺活量的数据为3600mL、4000mL、3800mL.他的肺活量应是

A.3600mL       B.3800mL       C.3700mL       D.4000mL

17.在下列鸟中,有“森林医生”美称的是

A.啄木鸟      B.大山雀      C.猫头鹰       D.灰喜鹊

18.在生物体中,充当能量“贮存库”和“传递员”,能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能量的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ATP

19.农民把刚刚收获的粮食都要晒干以后才储存起来,这样做是为了

A.促进光合作用 B.抑制光合作用    C.促进呼吸作用 D.抑制呼吸作用

20.下列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减少二氧化碳浓度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大昼夜温差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用保鲜膜包裹水果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

22.玉米粒是种子,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23.小猫在睡觉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能量供应。

2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5.氧气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6.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27.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28.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因此我们常用碘液来检验淀粉的存在。

29.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30.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去         A.缺钾肥

②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       B.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幼苗移栽时根带土              C.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④潮湿的种子堆里发热         D.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

⑤用冰箱储藏蔬菜水果          E.降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⑥饮食讲究荤素搭配            F.合理膳食

32.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             A.花生、大豆、食用油

(2)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B.米饭、馒头、面条、玉米

(3)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C.新鲜的蔬菜、水果

(4)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D.奶、鱼、蛋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填写: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______ )

二氧化碳+(______ )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______ )

(______ )

34.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相同的洞,甲洞内装浓盐水,乙洞内装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甲洞内的水  ______  ,萝卜变 ______  ;乙洞内的水______,萝卜变______ 。

35.新鲜蔬果(如萝卜)要低温贮藏,否则会空心,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它们的  ______   作用,从而减少其有机物的消耗;而在栽种蔬菜的大棚中,夜晚进行光照,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植物的______作用,促进有机物的合成。

36.人体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  ______   组成,外面包绕着  ______   ,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______ 。

37.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3类。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 的含量为5ⅹ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监测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0-6) 0.00 0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   ______    。(用字母表示)

(2)该农药对 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农药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E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______ 。

(4)该生 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来自于______ 的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顺序是______ 。

39.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

(1)现象记录与分析: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___________

遮光部分(乙)___________

未遮光部分(丙)___________

(2)实验中,甲处与丙处的对比说明了   ______  。

(3)在实验中, ______ 处和 ______ 处的对比说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少的条件。

40.分析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物质?

A是______

B是______

C是______

D是______

(2)组织细胞利用D通过分解有机物,释放____ 的同时也产生了C。

(3)A和B的交换过程是通过______作用实现的。

41.大多数植物的叶都是绿色,那是由于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小华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

材料用具:等量的新鲜黄豆芽2份,相同的烧杯2个,1块黑布。

实验步骤:A装置:黄豆芽装在烧杯中,加一半水,置于光下。B装置:同A装置一样,放置黑暗处。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

(2)作出假设: _______________ 。

(3)五天后,在A、B两个装置中,黄豆芽变绿的是______装置。

(4)实验说明了______。

试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B   2. B    3. B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A  18. D   19. D   20. B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 A  22. B  23. B   24. A   25. B   26. A  27. B  28. A 29. B  30. A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 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⑤   E  ⑥   F

32. 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  B  (2)  D  (3)  A  (4)  C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 讨论归纳: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水  光  叶绿体  氧气

34. 变多  变软  变少  变硬

35.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36.细胞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37.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1)A→E→C→B→D     (2)D    (3)C   (4)A   A→E→C→B→D

39.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不变色 没有叶绿体 未产生淀粉

遮光部分(乙) 不变色 没有光未产生淀粉

未遮光部分(丙) 变蓝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乙     丙

40.(1) A是   二氧化碳

B是      氧气

C是  二氧化碳

D是     氧气

(2)能量

(3)呼吸

41(1)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呢?

(2)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3)A

(4)叶绿素的形成需要光

篇2: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和答案

七年级生物测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呼吸作用的最重要意义主要在于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

2.栽花最好用盆底有小洞的瓦盆,這是因为

A.瓦盆价钱较低                    B.有小洞的瓦盆有利于根的呼吸

C.瓦盆易保持水分                  D.瓦盆硬度较小

3.把无土栽培营养液滴加到载玻片上,用酒精灯烘干载玻片,会发现在载玻片上有结晶物质,這些结晶物质最有可能是

A.水痕        B.无机盐       C.有机物    D.玻璃的碎屑

4.韩国料理中的泡菜一直很受大众的欢迎。与腌渍前相比,大白菜腌渍后的变化是

A.大白菜会变硬、体积变大       B.大白菜会变硬、体积缩小

C.大白菜会变软、体积变大        D.大白菜会变软、体积缩小

5.海尔蒙特在他的“植物生长所需物质的來源”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植物是从水中得到营养物质,现在我们知道他忽略了(  )的作用

A.光       B.叶绿体       C.空气        D.温度

6.用食物链的方法表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這一成语,表达正确的是

A.蝉→螳螂→黄雀           B.黄雀→螳螂→蝉

C.柳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柳树

7.下列食物链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野兔←狐←青草                     B.青草←野兔←狐

C.狐→野兔→青草                     D.青草→野兔→狐

8.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A.分生区     B.根冠       C.成熟区    D.伸长区

9.夜间在室内摆放很多花卉或其他植物会影响健康,其原因是

A.气温较高                B.空气不流通

C.温度过大                D.植物、花卉与人争夺氧气

10.下列特定的地域中,不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小溪    B.一所学校    C.一片草坪     D.一间教室

1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最终來自于

A.植物         B.太阳能       C.人       D.动物

12.对于一株植物來説,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A.根            B.茎         C.花           D.叶

13.下列描述中与植物无土栽培的优点无关的一项是

A.能节省土地                   B.更好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C.要用支架固定植物            D.防止污染、害虫等危害

14.下列式子中能正确表达出呼吸作用过程的是

A.有机物十氧→二氧化碳十水+能量  B.水十二氧化碳→有机物十氧十能量

C.水+氧→有机物十能量十二氧化碳   D.有机物十二氧化碳→水十氧十能量

15.农作物栽培过程中,需要施用量最多的是(    )无机盐。

A.含铁、锌、钙的 B.含锰、钙、铜的  C.含氮、磷、钙的 D.含氮、磷、钾的

16.某同学体检时,3次测得肺活量的数据为3600mL、4000mL、3800mL.他的肺活量应是

A.3600mL       B.3800mL       C.3700mL       D.4000mL

17.在下列鸟中,有“森林医生”美称的是

A.啄木鸟      B.大山雀      C.猫头鹰       D.灰喜鹊

18.在生物体中,充当能量“贮存库”和“传递员”,能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能量的`物质是

A.糖类        B.脂肪        C.蛋白质    D.ATP

19.农民把刚刚收获的粮食都要晒干以后才储存起來,這样做是为了

A.促进光合作用 B.抑制光合作用    C.促进呼吸作用 D.抑制呼吸作用

20.下列不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是

A.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B.减少二氧化碳浓度

C.延长光照时间                       D.增大昼夜温差

二、辨对错: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本题包括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

21.用保鲜膜包裹水果可以延长水果的保鲜时间。

22.玉米粒是种子,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23.小猫在睡觉的时候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能量供应。

24.肺活量是人体呼吸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25.氧气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6.用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27.绿色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28.淀粉遇碘液会变蓝色,因此我们常用碘液來检验淀粉的存在。

29.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

30.气体能够交换是由于气体的扩散作用。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本大题共10分,每空1分)

31.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去         A.缺钾肥

②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       B.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③幼苗移栽时根带土              C.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④潮湿的种子堆里发热         D.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

⑤用冰箱储藏蔬菜水果          E.降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⑥饮食讲究荤素搭配            F.合理膳食

32.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來。

(1)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             A.花生、大豆、食用油

(2)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           B.米饭、馒头、面条、玉米

(3)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             C.新鲜的蔬菜、水果

(4)维生素含量较高的食物           D.奶、鱼、蛋

四、你能填:(本大题共16分,每空1分)

33.填写: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______ )二氧化碳+(______ ) 有机物(主要是淀粉)+(______ )(______ )

34.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相同的洞,甲洞内装浓盐水,乙洞内装等量的清水。一段时间后,甲洞内的水  ______  ,萝卜变 ______  ;乙洞内的水______,萝卜变______ 。

35.新鲜蔬果(如萝卜)要低温贮藏,否则会空心,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它们的  ______   作用,从而减少其有机物的消耗;而在栽种蔬菜的大棚中,夜晚进行光照,其目的是为了增加植物的______作用,促进有机物的合成。

36.人体肺泡的壁很薄,只有一层  ______   组成,外面包绕着  ______   ,這样的结构特点有利于______ 。

37.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  ______   、 ______   、 ______   3类。

五、实验探究:(本大题24分,每空1分)

38.某水域被一种有机磷农药污染,经检测发现该水域中该农药 的含量为5ⅹ10-12(农药含量是指质量分数),该水域生态系统中A、B、C、D、E五种生物体内也均有不同含量的农药,经检测其数量分别如下表。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监测种类 A B C D E

农药含量(×10-6) 0.00 05 2.0 0.5 25.5 0.04

(1)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为   ______    。(用字母表示)

(2)该农药对 生物有毒害作用,上述生物中农药含量最高的是______。

(3)如果因为农药的毒害作用,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E全部死亡,则首先受到损害的是______ 。

(4)该生 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來自于______ 的光合作用,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顺序是______ 。

39.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來,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取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请回答:

(1)现象记录与分析:

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___________

遮光部分(乙)___________

未遮光部分(丙)___________

(2)实验中,甲处与丙处的对比説明了   ______  。

(3)在实验中, ______ 处和 ______ 处的对比説明了光是植物产生有机物不可少的条件。

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B    3. B   4. D   5. A    6. C   7. D   8. C    9. D   10. D

11. B  12. D   13. C  14. A  15. D   16. B  17. A  18. D   19. D   20. B

二、辨对错:

21. A  22. B  23. B   24. A   25. B   26. A  27. B  28. A 29. B  30. A

三、将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序号填写在答题卡横线上

31. 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原理用线连结

①   B   ②   A  ③   C ④   D   ⑤   E  ⑥   F

32. 将下列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与食物的种类用线连起来。

(1)  B  (2)  D  (3)  A  (4)  C

四、你能填:

33. 讨论归纳:光合作用的原料、需要的条件、场所和产物

水  光  叶绿体  氧气

34. 变多  变软  变少  变硬

35.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

36.细胞   毛细血管  气体交换

37.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  杂食性动物

五、实验探究:

38.(1)A→E→C→B→D

(2)D

(3)C

(4)A   A→E→C→B→D

39.叶的部位 现象 原因分析

白边(甲) 不变色 没有叶绿体 未产生淀粉

遮光部分(乙) 不变色 没有光未产生淀粉

未遮光部分(丙) 变蓝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2)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3)乙     丙

篇3: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填入题后括号内)

1.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的 韭黄,影响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温度B. 阳光 C. 土壤 D.空气

2.牵牛花清晨开放,傍晚关闭,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

A.需要营养 B.进行呼吸C.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长和繁殖

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B. 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

C. 在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少

D.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 蚯蚓一般营穴居生活,但夏季雨后蚯蚓在地面上活动,原因是( )

A.土壤中蚯蚓缺乏食物 B. 蚯蚓得不到足够的氧气

C.喜欢雨后晒太阳 D.承受不了土壤的压力

5. 我们在养花的过程中,经常给花浇水、施肥、松土、放在阳光下,天气冷了,我们 还要把花放在屋里,而且一般一个花盆只栽一株植物,这体现了生物生存所需的基 本条件,与上述顺序相对应,分别是

① 营养物质 ② 空气 ③ 阳光 ④ 适宜的温度 ⑤ 一定的生存空间 ⑥ 水

A. ①③②⑤⑥④ B. ⑥①②③④⑤

C. ④⑤③⑥①② D. ③⑥④⑤②①

6. 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改变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7.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 ()

A. 光 B. 水 C. 温度 D. 湿度

8. 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

A. 草→昆虫→青蛙→蛇→鹰B. 昆虫→蛇→鹰

C. 阳光→草→兔→狼D. 草→兔→狼→细菌

9. 在调查校园生物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梅拔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C. 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D.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10. 下列现象中,属于与温度变化相适应的现象是 ( )

A. 蛾类夜间活动 B.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 候鸟的迁徙 D. 山顶的旗形树

11. 对于一只生活在田野的蝗虫来说,它的环境是指 ( )

A.田野中的植物和蛇、蛙等动物 B.阳光、空气、水分、温度、土壤等非生物

C.除蝗虫外的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D.除这只蝗虫外的其他蝗虫、其他生物和非生物

12.探究的一般过程,其正确顺序是( )

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②作出假设 ③表达交流 ④设计方案 ⑤实施实验⑥得出结论

A. 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⑧

C. ①②④⑧⑤⑥ D.①②④⑤⑧⑥

13.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生态平衡失调,原因是破 坏了生态系统的

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食物链

14.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例子 ( )

A.秋末树木纷纷落叶 B.缺氮时植株矮小

C. 蝗虫的体色与环境相近D.鹿遇敌害时快速奔跑

15.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 栽种植物,防风固沙 B. 森林的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

C. 蚯蚓疏松土壤 D. 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

1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其组成都包括(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动物和植物

C. 所有生物D.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17.研究“响尾蛇是如何跟踪它放走的猎物的?”的实验中,科学家提出:响尾蛇是根据 自己毒液的气味来追寻受伤的猎物的。这应属于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 A. 发现并提出问题 B. 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C. 作出假设D. 分析实验现象

18.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污染,那么下列

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 )

A.牧草B.兔 C.狐 D. 狼

19.在—个由“草→田鼠→猫头鹰”组成的食物链中,苦消灭了全部的猫头鹰,田鼠的数

量会 ( )

A.直线上升 B.直线下降 C.保持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20.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是指( )

A. 所有的环境因素 B.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C.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D. 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21.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 一片草原 B.一条河流C.一块农田D.森林中的所有动植物

22.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从生物学角度理解,螳螂、蝉、黄雀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 生态系统 B.食物链 C.食物网D.生物圈

23.“叶落归根”,落叶最终将在下列哪项的作用下回归土壤 ( )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 阳光、水分

24.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中,开始的生物通常是指( )

A. 各种动物 B.绿色植物 C. 细菌 D.真菌

25.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二、填空题。(共13 分,每空1分)

26. 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 。

27. 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 。

28. 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的因素叫生态因素。它分为两类,一类是 、、、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29. 请举出一个生物适宜环境的例子 , 举出一个生物影响环境的例子。

30.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

31.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的大部和 的表面。

32.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 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顺序叫 做食物链。其起始环节是。

三、简答题。(共17分,每空1分)

33. 右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植物的作用是。

(2)图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 。

(3)图中消费者是和 。

(4)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

的`数量会 。

(5)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 。

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 。

(6)构成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是 。

(7)在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与非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是 的关系。

34. 数千年的黄土高原,曾经生态优越、气候宜人。草原上鼠欢兔跳、狐走蛇行、鹰击长 空……一派盎然生机,但后来由于砍伐树木、植被破坏,现在正成为一片秃山秃岭, 不毛之地。每年雨季到来,大量泥沙冲进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罕见的“悬河”。 请你分析:

(1)该草原生态系统的成分,除了已提到的生物外,还应包括 。

(2)写出该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 。

(3)草原生态系统的特点是 。

(4)看了上述黄土高原遭到破坏的事实,你认为在“西部大开发”时,应注意些什 么? 。

四、探究题。(20分)

35. 某生物小组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a.在一塑料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以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纸板,另一侧盖上玻 璃板。

b.将10只鼠妇放人实验装置的中央,静置2分钟。

c.每分钟统计一次明亮处和阴暗处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

(1) 该实验方案中设计了对照实验吗? 。

(2) 该实验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是。

(3) 如果该生物小组作出的假设是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光会影响鼠妇的 生活,那么请你预测实验结果并指出哪种结果与假设相符。

36. 我国政府的“限塑令”实施后不久,就有厂家声称,他们生产的新型材料购 物袋符合环保要求,能够代替现行塑料袋。请分析回答:

(1)政府“限塑”是因为:现行塑料袋进入土壤后不能被 分解,会造成 环境污染。

(2)请你帮助环保部门完成下列实验设计,以鉴别该厂家说法的真实性。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块肥沃菜地的适量土壤,混合均匀后 ,分别加入大小相等的甲、乙两个水槽中。

②取同样大小、同样重量的现行塑料袋和各2个分别放入甲、乙两 个水槽中,用其中的土壤充分掩埋后,在同一地点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定时喷洒等 量的蒸馏水,使土壤保持湿润。

③每隔一个星期,分别检查甲、乙两个水槽中实验材料的分解情况,并作好记录。 实验结果和结论:

如果一段时间后,掩埋在土壤中的该厂家生产的新型材料购物袋已经分解或部分分 解,而现行塑料袋没有分解,则证明; 如果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二者都没有分解,则    。

篇4:七年级生物种子的萌发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生物关于种子的萌发达标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淮安)为了探究水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实验:在①和②两个花盆中分别种了等量的大豆种子(假设大豆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左右),在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空气的前提下,对温度的高低和水的多少加以控制(如下表)。为了确保实验的严密性,请你选出最佳的修改意见[来源:ZXXK]

花盆空气温度水

①充足0℃适量浇水

②充足25℃不浇水,保持土壤干燥

A.两个花盆中都应该适量浇水

B.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0℃的环境中

C.两个花盆都应该放在25℃的环境中

2.(2009济宁学业水平)冬春利用塑料大棚栽培反季节蔬菜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请你从有利于种子萌发、植株生长的角度考虑,上述措施的主要作用是()

A.保持水分 B.提供氧气C.提高温度D.防治病虫

3.(2009锦州)下表为某小组同学用大豆种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他们探究的环境条件是()

罐头瓶实验材料处理环境

①干燥的大豆种子+浸清水的棉花拧紧瓶盖室温

②干燥的大豆种子拧紧瓶盖室温

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

4.(2009临沂)小明同学要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水分”。在设计对照实验时,甲、乙两组实验除一个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不同的条件是

A.甲用20粒种子,乙用10粒种子

B.甲用子粒饱满的种子,乙用相对干瘪的种子

C.甲始终保持湿润,乙始终保持干燥

D.甲用小麦种子,乙用玉米种子

二、非选择题

5.(2009长沙)种子的萌发除受温度、水分、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影响外,是否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有人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下表是他们的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

豆角小麦玉米莴苣

无蒜97.7%93.8%95.6%70.0%

有蒜93.3%96.6%85.6%30.0%

注:有蒜是指在各培养国皿中加入了2克碾碎的大蒜籽,无蒜则未加,实验过程提供种子萌发的适宜条件。

(1)该实验探究的具体问题是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探究的方法是设

置实验。

(2)实验结果表明,大蒜籽只对种子的发芽率有影响,而对其他三种种子的发芽率没有明显的作用。

(3)请根据本题的实验结果从理论上分析:结果在大蒜苗生长到一定高度(此时地下部分已形成大蒜籽)时,再向间行(即在两行大蒜苗之间)播种莴苣种子或者豆角种子,那么,哪种方案更好?。为什么?

6.(2009龙岩)某生物学习小组想探究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于是选用一定数量同一品种的、具有萌发能力的小麦种子,用五个培养皿做了正确的探究实验,其条件、结果如下表:

1号2号3号4号5号

空气充足无充足充足

水分适宜无适宜适宜

温度25℃25℃25℃0℃25℃

光照有有有有无

结果萌发不萌发不萌发萌发

分析表格,回答问题:

(1)2号培养皿的水分条件应该是,3号培养皿的空气条件应该是,

4号培养皿种子萌发的结果是。

(2)此探究实验设置的对照组是号。1号与4号对比,实验变量是。

7.(2009苏州)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时,做了如下实验:(1)提出问题:水对种子的萌发是否有影响?

(2)作出假设:

(3)设计实验:

①取培养皿二个,在培养皿内铺一层吸水纸.

②将,均匀置于二个培养皿内。

③设置对照实验:(请选择下列与假设一致的合适选项填在横线上)

甲培养皿,乙培养皿。

A.水淹没种子B.放在适温下C.不加水D.放在冰箱里E.加适量水

④每日定时观察其变化情况,并记录。

(4)实验现象:甲培养皿;乙培养皿

(5)实验结论:_。

第一节种子的萌发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C4.C

二、非选择题

5.(1)大蒜仔(或有蒜和无蒜)对照(或对比)(2)莴苣

(3)间行播种豆角种子更好因为大蒜籽对莴苣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或影响)而对豆角种子的发芽率(或萌发)没有明显的作用(或影响)。

6.(1)适宜充足不萌发(2)1温度

7.(2)假设:水对种子萌发有影响(或水对种子萌发没有影响;或种子萌发需要水)(3)②饱满的大豆种子各20粒(或取一定数量的、饱满的大豆种子随机分成均等2组)③实验:甲:E乙:C(4)实验现象:甲:种子萌发乙:种子不萌发(注意前后对应,不一致不给分)(5)实验结论:种子萌发需要水。

篇5:七年级生物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请将唯一正确的一个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

1、有关酸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发生化学变化,从而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

B、酸雨可以使河流和湖泊酸化,从而使鱼、虾等水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影响

C、控制酸雨的根本措施是不用煤和石油等燃料

D、酸雨直接危害植物的芽和叶,严重时使成片的植物死亡

2、废旧电池对生物的影响因素是()

A.废旧电池中含有汞、银、镉等重金属B.废旧电池占据了生物生存的土壤

C.废旧电池浪费了大量的生物材料D.废旧电池的浸出液能伤害人的皮肤

3、下列行为都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些环境问题采取的措施,哪一项措施最容易导致相反的效果?()

A.制造效力更大的杀虫剂和农药B.寻求更好的控制人口的办法

D.建设核电站,减少燃煤发电C.利用秸秆生产沼气,解决农村燃料短缺问题

4、下列哪一项举措不利于森林的可持续发展()

A.利用天敌消灭害虫B.绝对禁止砍伐

C.建设配套水利工程D.必要的地区可以营造炭薪林,解决烧柴问题

5、全球性环境污染问题指的是()

A.水土流失、沙尘暴、水体富营养化B.砍伐森林、围湖造田、水华

C.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D.过多使用农药、使用含磷洗衣粉

6、下列哪一项不是沙尘暴肆虐的危害()

A.容易发生水俣病

C.容易发生抑郁等心理疾病B.容易引发呼吸道疾病D.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7、如果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人类的活动对环境都是有害的。②砍伐森林后,只要抓紧植树绿化,生态系统就可以不受影响。③沙尘暴是天灾,人们没有办法减少它的发生。④近年来各地关于“水华”的报道不断发生,是河流湖泊受到污染的结果。⑤保护鸟类可以抑制害虫的发生,比用农药杀虫有利于保护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引进善于吃虫子的鸟,对本地环境肯定有好处

B.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C.治理太湖水污染就应该停止太湖周边一切产生污水的生产活动

D.生态系统总是可以自行消化各种污染物,人类不应该干预。

9、水体富营养化会造成()

A.水草增多B.鱼虾大量死亡C.鱼虾食物丰富D.水质清澈

10、很多树木对大气粉尘有很好的阻滞、过滤作用,其原因是()

①森林枝叶茂密,能减缓风速。②有些树木叶面上有茸毛或能分泌油性、粘性的物质。③能吸收各种有毒气体。④能分泌抗生素。⑤蒙尘的树叶经过雨水冲刷后,能很快恢复以阻滞尘埃。

A.①③⑤B.①②④C.②④⑤D.①②⑤

11、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我们的生存环境可能发生哪些变化()

A.水土流失B.气候改变C.生物多样性受损D.以上都可能发生

12、下列保护森林的措施中,那一项是科学的()

A.禁止砍伐B.有计划地合理砍伐已经成熟的木材

C.大面积种植一种树,整齐美观D.喷洒高强度的'农药,消灭森林害虫

1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要我们国家减少了空气污染,我国就不会有酸雨的危害。

B.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坏

C.为了保护环境,应该提倡垃圾分类回收

D.如果土壤和水环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受到的危害最严重。

()14、关于废电池最好怎样处理:

A.埋入土里B.丢入垃圾箱

C.烧掉D.收集起来交有关部门进行安全处理

15、下列那一种情况不是由酸雨造成的?()

A.森林枯萎B.鱼虾死亡C.水体富营养化D.土壤肥力降低

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湖水富营养化可以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从而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

B.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

C.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的政策是因为西部耕地过剩,森林、草地不足。

D.盲目引进外来生物很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7、下列行为哪个不利于保护环境?()

A.节约资源,少用一次性用品B.使用充电电池

C.注意卫生,大面积使用消毒剂消毒D.购买贴有绿色标志的产品

()18、发电厂可以利用煤、天然气、核能发电,这三种原料中最容易引发酸雨的是:

A.煤和天然气B.煤C.核能D.三者都可能

19、下列污染物中,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的是()

A.沙尘暴B.二氧化硫C.汞、镉等有毒物质D.氟利昂

20、世界环境日是()

A.6月5日B.5月31日C.3月12日D.8月15日

21、绿色食品的定义是()

A.在生产、加工、包装、储藏、运输过程中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

B.绝对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的产品

C.含叶绿素比较多的绿色蔬菜

D.获得国家环保AA级认证的食品

2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应该停止工业的发展

B.经济比较落后的时候,应该采取“先发展,后治理”的措施

C.必须采取一定的环保措施,以避免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D.随着科学的进步,环境污染的问题自然会解决

23、下列诗句都描述了当时的自然景观,从中可以看出,生态环境最差的是()

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探花蛱碟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4、某小组同学通过调查活动,提出了若干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措施。其中一条是把人们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以便回收再利用,能够比较好地达到这种目的的做法是把垃圾分成()

A、可回收,不可回收B、动物类,植物类,非生物类

C、食品类,外包装类,玩具类,建材类,其他类

D、金属类,玻璃类,塑料类,纸张,竹木类,厨余类,土石类,其他类

25、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的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系统建设工程B、“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C、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D、东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1、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1978年开始建设的、举世瞩目的、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2、酸雨是由_____________形成的,对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腐蚀作用,能使________枯萎,伤害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所以酸雨有___________之称。

3、测定酸雨用____________。酸雨的PH值一般小于____________。

日本20世纪50年代发生的水俣病就是当地居民长期食用了含_________的鱼虾。痛痛病是4、

长期食用含__________的污水灌溉的水稻造成的。

5、要防止汞、和镉污染就要处理好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___。

6、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_______。

7、做“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时,如果不小心皮肤被废电池内容物溅到了,应该立即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还必须用肥皂___________。在做“酸雨对生物的影响”模拟探究时,要注意不要让模拟酸雨溅到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做实验要注意_____________问题。

8、识图作答题

(1)你认为上图的环境是好呢还是不好?请写一段短文来描述。

(2)看里面的生物可以形成几条食物链?请分别写出(仅从食性分析)

(3)指出不可能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动物

篇6:七年级生物暑假作业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暑假作业测试题

选择题(60分)

1、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

A.糖类B.脂肪C.蛋白质D.维生素

2、“补钙新观念,吸收是关键”,小健的妈妈一直给他吃钙片,希望他健康成长。可医生却说小健缺钙,并建议给小健增服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

3、如果一个人吃饭时狼吞虎咽,会影响到食物消化。你认为受影响最大的是

A.淀粉的消化B.脂肪的消化C.蛋白质的消化D.维生素的消化

4、下列情况可能与不吃早餐有关的是

A.临近中午时,四肢无力,头昏脑胀B.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C.胃肠道疾病D.以上都是

5、下列关于血红蛋白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反之,容易与氧分离。

B.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反之,容易与氧分离。

C.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二氧化碳结合;反之,与二氧化碳分离。

D.在氧含量低的地方,与二氧化碳结合;反之,与二氧化碳分离。

6、心脏的瓣膜只能朝一个方向打开,这就保证了血液流动的方向是

A.由心室→心房→动脉B.由心室→心房→静脉

C.由心房→心室→动脉D.由心房→心室→静脉

7、刚出生的`婴儿第一声啼哭让人激动和兴奋,请你判断:哭声发出时的状态是

A.吸气B.呼气C.吸气和呼气D.无法判断

8、下列不属于排泄产物的是

A.尿液B.二氧化碳C.汗液D.粪便

9、当O型血的人失血过多,抢救时应给他输入

A.A型血B.B型血C.O型血D.AB型血

10、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A.肾脏B.输尿管C.膀胱D.尿道

11、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A.脊髓B.大脑皮层C.大脑白质D.小脑

12、下列成语的活动中只有人类才能建立的反射类型是

A.谈虎色变B.嗷嗷待哺C.垂涎欲滴D.老马识途

13、人类特有的大脑皮层功能区是

A、感觉中枢B、听觉中枢C、视觉中枢D、语言中枢

14、同学们在上课时,一会儿看桌上的书(近),一会儿抬头看前面的黑板(远),物像都能落在视网膜上,看得很清楚,这主要是因为

A.瞳孔可以缩小或放大B.晶状体的曲度可以调节

C.视网膜可以前后移动调节D.眼球的前后径能随意调节

15、在听觉的形成过程中,接受外界声波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和听觉形成的部位分别是

A.耳蜗和听觉中枢B.鼓膜和耳蜗

C.中耳和内耳D.听小骨和位听神经

16、甲、乙两人均已成年,身高都是80厘米,甲聪明伶俐,乙智力低下。这两人都是由于幼年时期某种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请问:甲、乙两人分泌不足的激素分别应该是

A.胰岛素;肾上腺激素B.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C.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D.生长激素;性激素

17、下列各项中,属于激素调节的是

A.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B.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

C.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D.望梅止渴

篇7:七年级生物科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科测试题

1、提出人类和类人猿有共同祖先的科学家是:

A.达芬奇B。达尔文C。袁隆平D。哈维

2、有关人类的起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是由上帝创造的B.人是女娲用泥捏出来的'

C.人是自然产生的D.人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

3、森林古猿变成人,与以下哪种因素关系最密切()

A.四肢越来越发达B.能够用树枝、石块来获取食物、防御敌害

C.制造简单工具D.地壳剧烈运动,森林大量消失

4、在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进程中,最关键的过程是()

A.使用火B。产生语言C。制造工具D。使用工具

5、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的是()

A.使用和制造工具B。大脑越来越发达C。群居生活D。火的使用

篇8: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生物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空3分,共60分)。

1.我国明代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巨著是:()

A、《齐民要术》B、《物种起源》C、《本草纲目》D、《扁鹊内经》

2.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细胞群C、组织D、器官

3、细胞体积的增大是由于:()

A、细胞的分裂B、细胞的生长C、细胞的分化D、细胞的联合

4、植物体内的大量细胞是彼此互相联系的,这种联系是通过:()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胞间连丝

5、植物体的三种生殖器官是:,()

A、根、果实、种子B、叶、花、果实C、花、果实、种子D、根、叶、茎

6、植物体组织的形成是:()

A、细胞分裂的结果B、细胞生长的结果C、细胞分裂生长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

7、下列用于组织的是:()

A、洋葱的根B、洋葱的表皮C、洋葱的头D、洋葱表皮细胞

8、市场上出售的黄瓜属于:()

A、营养器官B、营养组织C、生殖器官D、保护组织

9、番茄的果实是由几种不同的什么构成的:()

A、细胞B、组织C、器官D、物质

10、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B、大光圈、凹面镜C、小光圈、平面镜D、小光圈、凹面镜

11、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B、右下角C、左上角D、左下角

12、若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x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A、变亮B、变暗C、无变化D、变化无规律

1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成是由:()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1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上”字,用低倍镜观察,在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

A、上 B、下 C、D、

15、细胞分化是指:()

A、一个母细胞分裂为两子细胞的过程B、细胞数目增多和细胞体积增大C、新生的子细胞逐渐长大的过程

D、细胞从原来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转变为其它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16、下列物质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B、河水C、蘑菇D、鱼

17、细胞分裂过程中,最先进行的是下列哪项:()

A、细胞核先由一个平分成两个B、细胞质平分成两份C、形成新的细胞壁D、形成新的细胞膜

18、绘生物图时,对图中较暗部分的绘制要求是:()

A、用直线条涂黑它B、点上细点表示C、用横线条涂黑它D、随意涂黑它

19、下列食物不属于植物营养器官的是:()

A、番薯B、番茄C、甘蔗D、莲藕

20、在观察临时装片时,如在视野中看到中央发亮,周边黑暗的圆圈,该圆圈可能是:()

A、污物B、气泡C、细胞D、墨水

二、简答题(每空2分,共40分)

21、小陈从市场买回了几个番茄,并认真地进行研究分析:

(1)他切开一个番茄,有许多汁流出。这些汁水是( ),它来自细胞结构中的( )。

(2)取另一个番茄,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表皮,这层表皮属于( )组织,表皮以内的部分是 ( )。

22、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发现视野中有一污点,请分析:

(1)如果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 )上。

(2)如果移动玻片标本,污点也随着移动,说明污点在( )上。

篇9: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生物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正常人的原尿中不含()

A.葡萄糖和水分B.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

C.无机盐和尿素D.葡萄糖和无机盐

2、某人的尿中有葡萄糖,尿量增多,尤其是夜间多尿,其机能异常的结构最有可能的是()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膀胱

3、沼气是一种可燃烧的气体,它的主要成分是()

A.氮气B.甲烷C.一氧化碳D.二氧化碳

4、血液经过肾脏后,发生的变化是()

A.养料增加B.二氧化碳减少C.尿素减少D.葡萄糖减少`

5、肾炎病人的尿液中,若发现有红细胞和蛋白质,则发生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A.肾单位B.肾小球C.肾小囊D.肾小管

6、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其主要原因是()

A.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肾脏的控制作用

C.膀胱的贮存作用D.肾单位的泌尿作用

7、在正常情况下,在血浆、原尿、和尿液中,都能发现的物质是()

A.大分子蛋白质B.葡萄糖C.尿素D.各种血细胞

8、右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的变化,AB段表示()

A.入球小动脉B.出球小动脉C.肾小管D.肾小球

9、与流入肾脏的血液相比,从肾脏流出的血液里含量增多的'是()

A、尿素B、氧气C二氧化碳D、蛋白质

10、高温下劳动一段时间的人,最适合的饮料是()

A、凉开水B、纯净水C、淡盐水D、葡萄糖液

11、代谢正常的健康人,下列液体中不该含有葡萄糖的是()

A、原尿B、尿液C、血浆D、组织液

12、尿液形成的部位是在()

A、输尿管B、肾小囊C、肾小管D、肾小球

13、下列血管中尿素浓度最低的是()

A、肾动脉B、肾静脉C、肝动脉D、肱动脉

14、正常情况下血浆、原尿、尿液中都会含有的物质是()

①、蛋白质②、葡萄糖③、尿素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⑤

15、利用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生产沼气和高温堆肥所应用的原理()

A、光合作用B、呼吸作用C、蒸腾作用D、扩散作用

16、尿液形成的过程中,完成滤过作用的结构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壁B、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管

C、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内壁D、肾小囊内壁和外壁

17、尿液中不能够含有的物质是()

A血细胞B、蛋白质C、葡萄糖D、以上三项都是

18、下列有关肾小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均为动脉B、连接肾小球的血管均为静脉

C、入球血管为静脉,出球血管为动脉D、入球血管为动脉,出球血管为静脉

19、肾的颜色为紫红色,主要原因是肾内含有()

A、肾小管B、肾小球C、肾小囊D、小动脉

20、下列哪项物质不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A、水B、无机盐C、二氧化碳D、尿素

二、填充题:(每空1分,共14分)

1.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人体的排泄主要由___________系统完成,_________是排泄的主要器官。

2.高温堆肥就是将人粪尿、畜禽粪尿和农作物秸秆堆积起来,使细菌和真菌大量,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可以将___________分解,并且释放出热量,形成高温。高温可以杀死各种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尿液的形成包括三个过程:、和分泌作用。

4、人体排尿,不仅起到排出___________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的__________平衡,维持__________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5、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尿液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左右,主要原因是;尿的形成是连续的,而尿的排出是间断的,原因是。

★ 七年级政治测试题和答案

★ 七年级生物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题

★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题和答案

★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 地理七年级上册的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 七年级生物教学计划

★ 心理测试题及答案

★ 爱情测试题及答案

★ 智力测试题及答案

★ 智商测试题及答案

上一篇:小学少先队学生工作计划(共12篇)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