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观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观后感呢?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是www.1mi.net可爱的小编小鱼儿帮家人们收集整理的11篇2024年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开学第一课2022年观后感心得 篇一伴随着开学的到来,我们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开学第一课》,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_”,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堂课外知识课。
通过观看《开学第一课》,让我明白党是中华民族的的指明灯,党是中华民族的守护神,如果没有党,或许中华民族依旧处在一个黑暗的旧中国里。是伟大的党,缔造了新中国的幸福生活,所以我的理想是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为祖国作出自己的贡献,成为新中国建设者的接班人。
开学第一课2022年读后感 篇二每年的秋季开学第一天,我都会如期守在电视机前,观看《开学第一课》,对我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节目,更是能够让我收获精神食粮的课堂。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让我又一次受到震撼。这次的主讲人中,我印象很深的是“八一勋章”获得者——钱七虎。他曾为了国防事业,与妻子两地分居长达十六年,他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投身于祖国强军和民生工程上,为了编写教材,他甚至没时间辅导孩子学习,儿子没有考上好的大学或许是他的遗憾。他为国家奉献了自己,舍小家,为大家。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同样的,他不断地进行强军、民生工程方面的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他的梦想,他一直为此而努力着、奋斗着。他编写教材、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无法估量。看了他的事迹,更加鼓励我应当不断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奋勇争先。
开学第一课2022观后感 篇三开学前,都会安排给我们上一节意义非凡的课便是《开学第一课》了,为什么说是意义非凡的课呢,因为《开学第一课》这大型公益节目是根据历代往年所发生最有意义的事而进行改编,只是换另一种方式给广大学生进行补给,触使他们更加全方面去认识祖国的真实面貌和英雄事迹,要从小教育着,灌输着爱国情怀心,让他们明白着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强大的后盾,而当今之下作为学生的我们主要以学业上为主,只有不断通过课本上的知识来补育我们的成长,才能未来站在顶尖上为祖国做出贡献。这就是《开学第一课》为什么要开放的原因吧!身为祖国的子民们,而且还是未来最具有代表的希望一批,所以我们平时不当当为自身未来事业的着想还要时时刻刻准备着为祖国捐躯的精神,强大的背后往往都是有着一颗团结爱国的心。正因为如此这个公益节目才值得我们广大的学生和家长们观看吧!
而今年的主题是关于防疫知识、弘扬抗疫精神,2020年注定了不平常的一年,因疫情的影响而导致了全球恐惧不慌,但在面对疫情时,祖国英雄站出来了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这种无微不至的抗疫精神深深的植入我们心中,弘扬伟大抗疫精神,需要坚定必胜信念,敢于对抗困难,越是艰险越向前这使得今年为祖国加油而奋斗,
现在的我们只需要每天进步一点,就是要付诸行动。光有进步一点的想法,而不付诸行动,那么这种想法只是空想,是永远也不会有进步的。路行之而成,路是人走出来的,进步也是人们用行动争取得来的。而我们作为当代的学生不应该有嘴头上的说法,要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不要当口头上的小人,应当行动上的巨人!《开学第一课》一部值得我们学习而奋斗的目标!
开学第一课2022年最新读后感 篇四新颖的神奇课堂+实景课堂模式,让我在观看完2022年的《开学第一课》后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节目中,无论是微距镜头展现的水稻种子微观世界,延时拍摄的再生稻动态生长,还原钻取冰芯、岩芯的过程,还是现场让人叹为观止的歼-15模型机、1:1复原的问天实验舱……先进的数字技术与内容深度融合,让我们大开眼界,迸发出无穷的想象力和探索未知的欲望。
“八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科技工作者、奥运健儿、志愿者……轮番登台,与全国的中小学生共上了一堂无奋斗不青春的“第一课”,还把课堂“搬进”塞罕坝机械林场和西双版纳州亚洲象救护与繁育中心,他们生动的讲述,让我们切身感受到广袤无垠的大美河山、生态文明,感悟到奋斗的真谛,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接过先辈手中的接力棒,去努力,去奋斗,去知行合一,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创造更加富强民主的中国。听了这么多前辈分享的故事,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前辈们的奋斗带给我们的激励,感受到了奋进中的祖国带给我们的底气。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身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向故事中的主人公学习,认真感受“奋斗成就梦想”这个主题,从自己做起,伏下身子汲取知识养分,努力提升自己,热爱祖国热爱党,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与目标,并且付诸行动,奋斗拼搏,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们会更加珍惜这美好时光,在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已经准备好,在奋斗中见证伟大,实现梦想,成就未来!书写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开学第一课2022观后感 篇五教育部在八月底的时候发布了《开学第一课》的收看通知,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九月一号晚上我观看了央视CCTV-1播出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以“少年强,中国强”为主题,以生动形象的演绎课堂为形式,向处于疫情背景下的我们上了一堂开学之课,人生之课。
作为全国青少年中的一员,在观看了这个节目之后,心里有了别样的启发和感想,我想,这是硬搬搬的书本所不能带来的。
首先,节目让我对疫情防疫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相信很多人在疫情发生之后,更加注重个人卫生防护和个人健康生活。《开学第一课》为我们科普了一系列关于防疫,关于卫生以及健康等知识,让我们了解更多防疫知识,不仅仅是应对这场还未消散的疫情,更是为以后做好保障。
接着,《开学第一课》着重为我们赞颂了在疫情中保家卫国,众志成城团结抗疫的所有英雄们,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甚至是一些“小人物”,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国家才有了现在抗疫的阶段性胜利,而我们的爱国心也更加坚不可摧了。学习弘扬他们这种抗疫精神,是我们青少年应该做的。
看完了2020年的《开学第一课》,向祖国和未来启航吧,一起弘扬抗疫精神。
2022年《开学第一课》个人观后感 篇六“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每当升旗仪式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和旭日一起冉冉升起时,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国歌,我庄严地举起右手,向她投去崇敬的目光,更让我想起祖国的伟大和神圣!
今年是新中国_岁生日,作为小学生的我,也深深地感受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
春节期间,爸爸妈妈开车带我去安徽天柱山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着,我们一路兴奋着,用了5个多小时就到达目的地了。妈妈不禁感叹到:“现在的交通可真方便呀!”由于当地气候寒冷,一向娇生惯养的我,当天晚上就高烧不退,出现呕吐不止的症状。旅游计划就此泡汤。爸爸建议我第二天赶火车回去,可以比汽车提前几小时到丹阳当地医院冶疗。第二天,懊恼不已的我和妈妈“丢”下爸爸,登上了回程的“和谐号”高铁。这可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坐长途火车,而且还是一等座。我躺上宽大舒适的座椅,看着前方的显示屏里丰富的节目,甭提多开心了!这时我想,我们来的时候汽车开了5个多小时,可是现在我的胃里就像一把火烧着似的,灼热灼热地痛,再熬上这么长时间,哪里受得了!我急切地问妈妈:“妈妈,我们要多久才可以到家呀?”妈妈笑着说道:“宝贝,这是高铁,可比爸爸的车快多了,只要两个多小时就可以到啦!很快就可以去医院看病了。”接着,妈妈打开了话匣,给我讲起了以前的那些事。
在外公外婆年轻的时候,他们的生活条件跟现在可没法比。日常出行没有任何车子,到哪里只能步行。当时外公作为知识青年,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劳动教育。外公买了一双雨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他看着沾满泥块的雨鞋,十分心疼,担心自己的新雨鞋被刮破了,于是就脱下雨鞋,赤着脚花了3个多小时,一直走到农村。我现在想想,好心疼外公的脚,难道他的脚不会被石子或碎玻璃之类的划破吗?
到了妈妈上学的时候,日常出行就方便很多了。那时外公外婆经常带着妈妈去农村,看望妈妈的外婆。外公骑上自行车,前面大横杠上坐着妈妈,后面坐我外婆,只要1个小时就到了。比外公当年知识青年下放时方便舒服多了!
我躺在宽大又温暖舒适的座椅上,听着妈妈继续讲述爸爸到青海去上学的事。那个时候出远门只能坐绿皮长途火车。每次去青海,爸爸要坐上2天1夜的火车。因为没有座位,爸爸只好坐在火车的过道里。到下车的时候,脚都肿起来,不能走路了。短短20来年时间里,从丹阳到青海的高铁全程时间已经从2天1夜缩短成了10多个小时。如果坐飞机去,2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你梦里从未去的青海了!想想我现在,可比爸爸少年时幸福多了!
妈妈的话语间无不流露出对祖国日新月异变化的赞叹,我的耳畔一直萦绕着父母对祖国无尽的感叹和啧啧赞美!如今人们的出行、生活越来越方便了,科技也越来越发达了。4G无线网络无处不在,通过网络,坐在家里就可以看见对方在干什么,跟对方视频通话聊天。虽然对方远在天涯,但却感觉近在咫尺。特别让我兴奋的是,最近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机器人语音播放器,我问他啥他就回答啥,居然能跟我谈古论今,说唱谈笑,样样精通,真的很神奇,让人一下子感觉整个世界都就在自己的面前!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现在一定要努力学习,发扬前辈们的光荣传统,用执着和坚定的信念,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将来为祖国的腾飞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让我们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祖国的上空,让我们为祖国这七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成就而自豪。祖国,我为您点赞!
开学第一课2022观后感 篇七2020年的九月注定跟以往不同。尽管这场劫难给予人们浓烈的情绪正在慢慢褪色,甚至是多年以后人们会用“历史”来概括它,但不可否认的是,处于疫情环境下的我们,是需要这一堂课的,一堂能帮我们记录劫难,铭记教训,思考人生的大课——《开学第一课》。
你是否听过或者看过《开学第一课》?它是一档央视推出的教育公益节目,播出至今已有12年的时间了。在这十二年里,每年的开学之际《开学第一课》从不缺席,并且节目都会设置深刻有思想的主题跟全国的中小学生见面。十二年的《开学第一课》,十二年的开学主题,便有十二年的人生思考。我想,这是节目最根本的教育目的和意义。
2020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主题是“少年强,中国强”,看了之后感悟很多。
虽然《开学第一课》是一个公益节目,但从节目以往的主持和嘉宾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它的重视程度之高。节目会邀请知名的教育学者,学生和家长,以及一些嘉宾,采取互动的方式,演绎这堂“开学第一课”,既生动又有趣,让孩子们记住这堂教育意义深重的课堂。
硕果累累的九月,跟我们一起收获这堂“开学第一课”吧!
开学第一课2022年读后感 篇八时间太窄,指缝太宽。新学期崭新的画卷已徐徐展开,生在华夏不同地方的少年们,以同样的方式迎接新学期,那就是收看《开学第一课》。
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分为三个篇章,分别是“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和“团结奋斗”。从冬奥赛场上奋力拼搏的奥运冠军,到50年扎根土地只为培育金色种子的院士;从在荒原上种出全球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的三代造林人,到勇攀世界之巅、探源青藏高原地理气候变迁的青藏科考队;从舰载机英雄飞行员,到不忘使命、从老一辈航天人手中接过接力棒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他们用最生动的讲述和最动人的故事启发广大中小学生感悟奋斗的真谛。在这个难忘的第一课里,我们在微距镜头下看到了种子的微观世界和延时镜头下再生稻的动态生长。我们还“云”参观了问天实验舱,倾听了中国首位在太空漫步的女航天员王亚平分享的从太空回到地球生活的独特体会。
民以食为天,这些故事中令我感触颇深的无疑是一粒种子的故事。在旧中国,粮食产量低,几乎每个人都饿过肚子,有人把自己的仅有的几粒饭留给孩子,有人一直以来的愿望就是吃上稀饭。这样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持续了很久,于是出现几位“英雄”。他们致力于让中国人吃上饭,吃饱饭,并为其奋斗和努力。谢华安和他的同事们50年扎根土地,这些农业科研人员或许可以称的上是稻米的父亲。环境恶劣,他们就长途跋涉到另一个环境;夜里有老鼠,他们便打着手电整夜守着稻米。当看到田里出现好的品种,他们便会从心里迸发出成功的喜悦。正是因为像谢华安、袁隆平这样的前行者、守护者,才能让现在的中国这般繁盛,人民不再为吃饭而发愁。他们做着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工作,为中国人的粮食方面奋斗一生。
我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学生,可我,亲眼见过疫情肆虐下,医护人员、志愿者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亦见过,“嫦娥”探月、“北斗”组网、“神舟”飞天、“天眼”巡空、“蛟龙”入海……无数科研人员奋斗在自己的岗位上,让世界如此璀璨;我更亲眼见过山河呼唤,每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奋斗者,在共同追求梦想,奋力去铸就一个时代的传奇。
“已过千山万水,更要跋山涉水。”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步伐。作 心中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开学第一课2022年读后感 篇九伴着飒爽的秋风,2022年《开学第一课》准时开播了。
今年的主题是:奋斗成就梦想。节目通过“砥砺奋斗、接续奋斗、团结奋斗”三个篇章,讲述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奥运赛场、田间地头、青藏高原、世界舞台、无垠太空追逐梦想的故事。
节目的内容,让我大开眼界,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故事。
你听说过树芯吗?你知道树芯是什么吗?
树芯告诉我们几十年来气候的变化,冰芯告诉我们几万年来大气组成的变化,岩芯告诉我们地层底下有多少水,我不由得想起学过的课文《读不完的大书》,大自然正是一本厚厚的大书,只有读懂它,我们才能了解我们生活的环境,才能把握环境的变化,才能更好地利用资源,减少浪费。
你知道航母吗?你知道我们国家有几艘航母呢?
从浅蓝到深蓝,三航母时代带来了。当“歼-15”的模型出现在面前时,全场的观众都沸腾了,当听到张超牺牲的故事时,我也不由得流下了眼泪。以时速200km/h的速度降落到200米的甲板上,要精准的抓住阻拦索,这是多么大的挑战,从一无所有到所向披靡,战士们经历了多少的艰难险阻,这是我们无法估量的,也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2022开学第一课》通过这些顶尖科学家、飞行员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我们应该从国家、民族、时代的坐标系中找到自己的志向,把个人的小梦想融入国家民族的大梦想,从先辈们的梦想延�
《开学第一课》的观后感 篇十九月一日是开学第一天,晚上6点55分我收看了中央电视台2播出的《开学第一课》,里面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四川大地震画面使我胆战心惊;一个个奥运健将让我刮目相看;一首首悦耳动听的歌曲让我赏心悦目;特别是最后的诗朗诵更使我难以忘怀。
《开学第一课》中共有三节。第一节是潜能,我认为潜能是靠自己当时的意志力释放出来的;第二节是坚持,我觉得人生道路上若没有坚持,再小的一个目标也不能达到;第三节是团队精神,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每个人都需要一位知心朋友的帮助,光靠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团队精神不可少。在这三个中,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二个——坚持。
记得前年我经过班主任吴老师的推荐,走上了学乐器二胡的道路。开始还可以,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发觉到二胡其实很难,接下去的日子里我在老师那里不断地碰壁,直到最后我厌倦了二胡,可是妈妈却依然苦口婆心地劝说,告诉我二胡学会了有什么好处,还对我说“现在辛苦几年,换来的就是终身的享受”,总之说了一大堆好话,最终我还是坚持下去了。但是好景不长,正当我有一点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二胡的难度也越来越高了,这时我再次退缩了。不过这一回,妈妈只说了一句话,那就是“不学可以,不过得先将那些记忆删除掉”。本来我以为那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可是那一幅幅我在辛苦学习二胡的画面我怎么也忘不了,最后,我还被这些感人的画面感染了——继续学下去了。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总要经历很多挫折,不过只要在遇到挫折后还能爬起来继续坚持下去就是好样的。
开学第一课2022年最新读后感 篇十一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看到徐梦桃阿姨我决定以后不哭鼻子了,徐梦桃身体受了那么多伤都不曾流一滴泪,再为祖国夺得冬奥会冠军时热泪盈眶,我以后也要让眼泪流的有意义。说到流泪看到谢华安爷爷说,他小时候他的外婆连一碗稀饭都没有,我流泪了,当时我也跟爸爸妈妈说我们一家人从今以后一定要节约粮食!
看到羊妞我一下开心了,羊妞好可爱,我好喜欢。原来羊妞是野生动物它的粪便可以传播种子,还可以给花草树木当肥料,我也加入保护野生动物的队伍里。
让我最开心的是,听到王亚萍阿姨说,返回地球后很多事情不适应也很搞笑,我也笑了。王亚萍阿姨描述太空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和妈妈去看的黑洞,太神奇了!
我很幸运,7月24日我在北京博物馆看火箭的发射和建造模型时,中国的载人火箭,问天实验舱正在点火准备发射,当时我就很激动看完了整个发射过程。
观看完《开学第一课》我要好好学习,强身健体,爱惜粮食,保护国家野生动物。为祖国建设做贡献,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