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本好书,就犹如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交谈。那么我们在阅读《艾青诗选》的时候,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www.1mi.net细心的小编为家...
读一本好书,就犹如与一位品德高尚的人交谈。那么我们在阅读《艾青诗选》的时候,你从中学到了什么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下是www.1mi.net细心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的9篇《艾青诗选》读书笔记,仅供借鉴,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 篇一《旷野》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看不见远方——
看不见往日在晴空下的
天边的松林,
和在松林后面的
迎着阳光发闪的白垩岩了;
前面只隐现着
一条渐渐模糊的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
和道路两旁的
乌暗而枯干的田亩……
田亩已荒芜了——
狼藉着犁翻了的土块,
与枯死的野草,
与杂在野草里的
腐烂了的禾根;
在广大的灰白里呈露出的
到处是一片土黄,暗赭,
与焦茶的颜色的混合啊……
——只有几畦萝卜,菜蔬
以披着白霜的
稀疏的绿色,
点缀着
这平凡,单调,简陋
与卑微的田野。
那些池沼毗连着,
为了久旱
积水快要枯涸了;
不透明的白光里
弯曲着几条淡褐色的
不整齐的堤岸;
往日翠茂的
水草和荷叶
早已沉淀在水底了,
留下的一些
枯萎而弯曲的枝杆,
呆然站立在
从池面徐缓地升起的水蒸气里……
山坡横陈在前面,
路转上了山坡,
并且随着它的起伏
而向下面的疏林隐没……
山坡下,
灰黄的道路的两旁,
感到阴暗而忧虑的
只是一些散乱的墓堆,
和快要被湮埋了的
黑色的石碑啊。
一切都这样地
静止,寒冷,而显得寂寞……
灰黄而曲折的道路啊!
人们走着,走着,
向着不同的方向,
却好像永远被同一的影子引导着,
结束在同一的命运里;
在无止的劳困与饥寒的前面
等待着的是灾难,疾病与死亡——
彷徨在旷野上的人们
谁曾有过快活呢?
然而
冬天的旷野
是我所亲切的——
在冷彻肌骨的寒霜上
我走过那些不平的田塍,
荒芜的池沼的边岸,
和褐色阴暗的山坡,
步伐是如此沉重,直至感到困厄
——像一头耕完了土地
带着倦怠归去的老牛一样……
而雾啊——
灰白而混浊,
茫然而莫测,
它在我的前面
以一根比一根更暗淡的
电杆与电线,
向我展开了
无限的广阔与深邃……
你悲哀而旷达,
辛苦而又贫困的旷野啊……
没有什么声音,
一切都好像被雾窒息了;
只在那边
看不清的灌木丛里
传出了一片
畏慑于严寒的
抖索着毛羽的
鸟雀的聒噪……
在那芦蒿和荆棘所编的篱围里
几间小屋挤聚着——
它们都一样地
以墙边柴木的凌乱,
与竹竿上垂挂的褴褛,
叹息着
徒然而无终止的勤劳;
又以凝霜的树皮盖的屋背上
无力地混合在雾里的炊烟,
描画了豢商颖艿钠肚睢?-
人们在那些小屋里
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
生活的阴影覆盖着他们……
那里好像永远没有白日似的,
他们和家畜呼吸在一起,
——他们的床榻也像畜棚啊;
而那些破烂的被絮,
就像一堆泥土一样的
灰暗而又坚硬啊……
而寒冷与饥饿,
愚蠢与迷信啊,
就在那些小屋里
强硬地盘据着……
农人从雾里
挑起篾箩走来,
篾箩里只有几束葱和蒜;
他的毡帽已破烂不堪了,
他的脸像他的衣服一样污秽,
他的冻裂了皮肤的手
插在腰束里,
他的赤着的脚
踏着凝霜的道路,
他无声地
带着扁担所发出的微响,
慢慢地
在蒙着雾的前面消失……
旷野啊——
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
不平而又缄默么?
薄雾在迷蒙着旷野啊……
1940年1月3日晨
赏析
每首诗都要通过自己的心去写
1940年。
中国农村的旷野景象。
诗人以他那细致而准确的笔触,在我们面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然而是凄苍的图画。诗人写到了旷野上的山坡、小路、池沼、小屋、田畴、农人,也写到了旷野上的雾、墓堆和石碑……
诗人这样精细地描绘旷野上的景色,是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看完了全诗,仔细想一想,就会领悟到诗人那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看看我们的旷野吧,这旷野本来是广袤的、富饶的、美丽的。我们的农民们,一代又一代在这片旷野上耕耘生息。农民们爱这片土地,他们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他们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流血流汗。他们总是希望着,以自己勤劳、聪慧,以自己的血汗,能使这片土地富裕起来,昌盛起来,使它更加辽阔,更加瑰丽……然而,进入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这里依然是这样荒凉,这样贫穷,这样愚味。人们看到这里,自然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是为什么呢?看看我们的生存环境吧!统治者的腐败无能,他们除了享乐,除了对这片旷野进行奴役,除了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之外,他们又能做什么呢?帝国主义的铁蹄踏进了中国,雪上加霜,又给这贫穷的土地加上了新的重压,这片旷野,这些旷野上的一草一木,这些农人们,又怎能承受得起这样的重压呢? 人们读到这里,自然又会进一步想到:难道这旷野就这样忍受下去么?不能忍受下去,又该怎么办呢?正像诗的最后,诗人那严峻的发问:
“旷野啊——/你将永远忧虑而容忍,/不平而又缄默么?”
想到这里,诗人那深层的意图明显地露出了:旷野的这种凋蔽景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要改变这种面貌,就必须起来斗争,与侵略者斗争,与腐败的统治者斗争,非如此没有其他出路。
这首诗的积极意义燃烧着人们的心!
而诗人内心世界的这复杂的活动,在诗中并没有直白地道出,而只是通过对旷野上景物的描写,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首诗的高明之处,也就是说它的艺术特色,正在这里了。
我们看,诗人的描绘多么深切入微:
“人们在那些小屋里/过的是怎样惨淡的日子啊……/生活的阴影覆盖着他们……/那里好像永远没有白日似的,/他们和家畜呼吸在一起,/——他们的床榻也像畜棚啊,而那些破烂的被絮,/就像一堆泥土一样的/灰暗而又坚硬啊……”
我们再看:
“农人从雾里/挑着篾箩走来,/篾箩里只有几束葱和蒜;/他的毡帽已破烂不堪了,/他的脸像他的衣服一样污秽,/他的冻裂了皮肤的手/插在腰束里,/他的赤着的脚/踏着凝霜的道路,/他无声地/带着扁担所发出的微响,/慢慢地/在蒙着雾的前面消失……”
这深切入微的描绘,使读者去感受去思索。这几乎是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不加任何修饰地让人看到真实面目,从而使读者感受到这种画面的严峻性。
其实,诗人自己的感情也渗透于这白描的景色之中了。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到诗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平!
一般来讲,诗中都是有“我”存在的。这“我”有时直接出现,有时不直接出现。不管如何,“我”的感觉,“我”的思索在诗中是无所不在的。道理很简单,诗是由诗人写的,诗人的思绪、感情就不可能不在诗中流露出来。
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我”就是直接出来说话的,而且像大特写似的把“我”推到读者面前。而这首诗《旷野》,诗中并没有出现“我”,完全是直接写实的描绘。但是,“我”是不是就于诗中没有存在呢?不是。“我”的目光,“我”的情感,“我”的思索,都深切地含在其中了。
艾青说:“每首诗都由自己去写——就是通过自己的心去写。”
他明确主张,诗人写诗,必须把诗人自己摆进去,溶进去。诗中没有诗人自己,那是不可想象的。诗人要把自己摆进去、溶进去,就必须忠于时代,忠于生活,忠于自己的真切感受。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 篇二春姑娘
作者:艾青
春姑娘来了——
你们谁知道,
她是怎么来的?
我知道!
我知道!
她是南方来的,
前几天到这里,
这个好消息,
是燕子告诉我的。
你们谁看见过,
她长的什么样子?
我知道!
我知道!
她是一个小姑娘,
长得比我还漂亮,
两只眼睛水汪汪,
一条辫子这么长!
她赤着两只脚,
裤管挽在膝盖上;
在她的手臂上,
挂着一个大胆柳筐。
她渡过了河水
在沙滩上慢慢走,
她低着头轻轻地唱,
那声音像河水在流……
看见她的样子,
谁也会高兴;
听见她的歌声,
谁也会快乐。
在她的大柳筐里,
装满了许多东西——
红的花,绿的草,
还有金色的种子。
她把花挂在树上,
又把草铺在地上;
把种子撒在田里,
让它们长出了绿秧
她在田垅上走过,
母牛仰着头看着,
小牛犊蹦跳着,
大羊羔咩咩地叫着……
她来到村子里,
家家户户都高兴,
一个个果子园,
都打开门来欢迎;
那些水池子,
擦得亮亮的;
春姑娘走过时,
还照一照镜子。
各种各样的鸟,
唱出各种各样的歌,
每一只鸟都说:
“我的心里真快乐!”
各种各样的鸟,
唱出各种各样的歌,
每一只鸟都说:
“我的心里真快乐!”
只有那些鸭子,
不会飞也不会唱歌,
它们呆呆地站着,
拍着翅膀大笑着……
它们说:“春姑娘,
我们等你好久了!
你来了就好了!
我们不会唱歌,哈哈哈……”
《艾青诗选》好词好句摘抄 篇三不像丢失的包袱,
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
失去的岁月,
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
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
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
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
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
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
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
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
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
时间也像是气体,
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
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
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
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
早已离开了人间。
《艾青诗选》好词好句摘抄 篇四为了我的祈愿
诗人啊,你起来吧
而且请你告诉他们给太阳
早晨,我从睡眠中醒来,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你新鲜、温柔、明洁的光辉,
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
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我心里充满感激,从床上起来,
打开已关了一个冬季的窗门,
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于是,我惊喜看见你:
这样的真实,不容许怀疑,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
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我用力睁开眼睛看你,
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
多么强烈,多么恍惚,多么庄严!
你的光芒刺痛我的瞳孔。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
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
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你是时间的锻冶工,
美好的生活镀金匠;
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
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
假如没有你,太阳,
一切生命将匍匐在阴暗里,
即使有翅膀,也只能像蝙蝠
在永恒的黑夜里飞翔。
我爱你像人们爱他们的母亲,
你用光热哺育我的观念和思想——
使我热情地生�
经历了寂寞漫长的冬季,
今天,我想到山巅上去,
解散我的衣服,赤裸着,
在你的光辉里沐浴我的灵魂……
《艾青诗选》好词好句摘抄 篇五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
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
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
于是产生了桥。
苦于跋涉的人类,
应该感谢桥啊。
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连系;
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
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
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14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作者:艾青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
她是童养媳,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我是地主的儿子;
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
大堰河的儿子。
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
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
大堰河啊,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我是地主的儿子,
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
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艾青诗选每篇读书笔记 篇六这几天闲来无事,翻书柜时瞥见蒙上一层灰的《艾青诗选》,轻轻拂去灰尘,翻了几页。艾青中国式蓝色的忧郁深深的吸引了我。
艾青的诗是古体诗的内涵与现在诗的外衣最完美的结合。它往往能将“大我”的豁达、“小我”的卑微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在他的诗中无处不是静静地流淌着一种“蓝色的忧郁”。我爱艾青的诗,因为诗中的这种“蓝色的忧郁”。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苦修,锻造出诗人博大的“大我”情怀;于是痛苦不因一己之私,于是哀伤不因一己之利。“假如我是一只鸟,我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诗人的情怀从一己之悲中走出,又将走向何方呢?中国的文化土壤孕育出这样一种答案——祖国、人民和光明。人民栖息的“土地”作为一种意象从诗人的心中油然而生。屈原的“香草美人”,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或许处处碰壁,或许一生终不得志,但我仍会“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诗人走出自我的内心体验,以千年古国的过往与未来而忧思。你难以想象诗人的肩膀上负荷的力量,和他希望得到更多的责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中国知识分子创作的源泉和思想根基。
我爱艾青的诗,又因为它的诗充满了语言的张力。艾青的诗往往前半部分或平铺直叙,或澎湃激昂,但往往要到诗文的最后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达到整首诗的高潮,然后是在高潮中谢幕。这往往产生一种言已尽而意未绝之感,使余音袅袅,三日不绝于耳。
我爱艾青的诗,源于艾青博大的胸怀;我爱艾青的诗,因其自然天成,而有着最伟大的手法,这是深厚文化积淀与彻底消化的产物;我爱艾青的诗,因为我同样和诗人一样,爱着这片土地和阳光。
艾青诗选每篇读书笔记 篇七细读《艾青诗选》,我感受到的是在一个黑暗、沉沦的世界里,人民和自由受到了残忍的践踏,可是,总是充满着希望的。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中国的大陆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他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希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这首诗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人们,温暖了大地!对当时正处于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同时太阳之光像一把闪耀万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统治社会的黑暗,直击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坎。
最终,胜利的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始终温暖地照耀着大地!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感悟 篇八“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一次接触艾青的诗还是在多年前一个蝉鸣异常聒噪的暑假,爷爷手持大蒲扇,单脚踩板凳,涨红了脸“吼”出了这句诗。不知为何,从那一刻起,此起彼伏的蝉鸣似乎真的成为了诗中可怕的暴风雨、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一次次叩击我幼小的心灵。时光荏苒,白云苍狗,这句诗却在记忆的隧道里永存。
今年暑假,我再次与艾青同志“会面”,与他那可以直击我心灵的文字见面。这一次,不再是茶余饭后的谈天说地,而是抱着欣赏、学习的态度认真拜读。读罢,我被艾青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深深打动,从心底里对这位诗坛巨匠肃然起敬!
读《铁窗里》,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阴冷潮湿的牢房,生命在这里无比脆弱,整天承受着无情的折磨。漆黑的铁窗给人带来寒彻心扉的凛冽,但是,我看到了,那一双饱受折磨而尽显疲惫无力的眼睛,仍不时向小小的铁窗外张望,通过这唯一的窗寄托对祖国所有的希冀和对光阴热切的渴望。
读《他起来了》,情绪也随之高昂起来。看!一个个健壮的后生站起来了!他们给予敌人最用力的一击,像极了所向披靡的勇士。“因为他必须如此/因为他/必须从敌人的死亡/夺回来自己的生存。”
读《他死在第二次》,气氛一度低沉。为了民族的命运,为了自由与幸福,兵士们向着炮火最浓密的地方挺进!硝烟散尽,荒原上只留下一个个无名土堆。不知为何,泪水突然决堤,心中五味杂陈,久久无法平复……我想,这应该是对“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最好诠释。
……
生在新时代,长在阳光下。我想我们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注满对祖国的热爱,但真正谈到爱国,几乎每个人都会汗颜于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以至于觉得这一话题离我们太遥远。
试想一下:历年来奥运健儿在国际赛场大放光彩时,即使坐在荧幕前,我们都会发自内心地鼓掌叫好;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香港事件,从政府官员到普通群众,都让世界看到了每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的态度;在祖国70华诞到来之际,每个家庭都共同期待着国庆大阅兵,大街小巷的路灯上插满了鲜艳的五星红旗……我突然明白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小小能量爱国,当这十四亿份小小的能量汇聚到一起,真的可以释放无比巨大的伟力!
写下这篇读后感的时候,窗外的蝉鸣如海浪般一波接着一波。恍然间,我仿佛又回到了那年暑假,爷爷唾沫横飞,踩着板凳慷慨激昂的样子浮现在眼前。我想,爷爷这也是在用他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对祖国深深的爱吧。
再一次读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我的眼前不再仅是可怕的暴风雨、悲愤的河流和激怒的风。我还看到了一只小鸟,用弱小的身躯保护着它那颗炽热的心脏,坚定地飞向林间无比温柔的黎明……
艾青诗选读书笔记摘抄 篇九细读《艾青诗选》,你不难发现书中出现最多的字眼便是“中国、青年、期望、奋斗……”还有那就是“太阳”。
太阳东升西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它给我们带来温暖,伴着我们成长!给大地万物带来生机,却往往被我们忽略掉!在《山海经》中,夸父以往执着追逐着太阳,他被那明亮的光球吸引着,想将它带到人们心中,似飞蛾扑火,毫不犹豫向太阳飞奔而去。艾青也一向热爱着太阳,也能够说到达如痴如醉的境界。他看到“死亡、战争、压迫……”封锁着中国,他知光明之路必将充满泥泞和崎岖,但他却不放弃,如夸父逐日那般执着。同时,他也意识到新中国不能只建立与国土之上,而是要把信念建立在人们心中。他像夸父一样他想把太阳的温暖带给人们于是并有了《向太阳》:
“初升的太阳,照在我们的头上,久久垂着,不曾抬起的头上,我们仰起那沉重的头颅一致地,向高空呼喊:“看,我们笑得像太阳!”
艾青的诗如寒冬里的一束阳光,照在中国的大陆上,照在老百姓久经风霜的脸上,竟如此温暖!他的诗宏壮激昂,直击人心!他写的诗给了当时久经压迫的人民带来了期望;给祖国千千万万的青年带来了动力。这首诗犹如寒冬里的一把火照亮了人们,温暖了大地!对当时正处于迷茫的青年来说,这是一首鼓舞人心的乐曲,是世界上最温暖的诗。同时太阳之光像一把闪耀万丈光芒的尖刀,刺破了统治社会的黑暗,直击反动派和地主们的心坎。艾青的诗也是来自不屈人们的怒号!
最终,胜利的太阳在东方冉冉升起,始终温暖地照耀着大地!
当我身处困境,面临抉择的时候,我会想起以往读过的《艾青诗选》。它如太阳照亮我的内心!我相信只要向着那光芒去,黑暗就会远离我,成功也就离我不远了!不管成功的道路有多艰辛,我们也应如夸父逐日般,要为之努力,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