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阳楼有感散文(优秀6篇)

【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6篇登岳阳楼有感散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句】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本文是勤劳的小编给大伙儿找到的6篇登岳阳楼有感散文,仅供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岳阳楼作文 篇一

岳阳楼座落在洞庭湖的东岸,常见的西边,时常有鸟站在那或在楼顶上飞旋。夕阳快要落了,酒铺,茶馆里的人渐渐的散了去,繁华的闹市变为无人的街道。日出日落,时间变着,人都走了,街无声;风平了,酒铺和茶馆的幌子悬挂在半空中,也应睡了罢。

我也该回去了,可家在哪?我只能去岳阳楼遥望着三国时吴蜀争夺之地,我现以明白为何争夺,原这景色极美,暮色苍芒之时,我依然原地不动。

我漂泊了万里来着游玩,国家以亡了三年,因此上,写出《登岳阳楼》: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母沧波无限悲。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篇二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

下榻:指留宿处。

行杯:浮杯,流觞。

回:回荡,摆动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相关试题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4.人们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

(5)诗歌没有一句描写楼高,却处处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可谓浑然天成,巧夺天工。试作简要分析。(9分)

(6)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

(7)结合诗歌的表现手法,谈谈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阅读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诗人分明也有些醉意了。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

(5)①首联写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极写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之高。②颈联写诗人在岳阳楼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状态。③尾联写诗人醉后的感受。楼高风急,凉风四起,着笔仍然在写楼高。(每个要点3分)

6、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

7、整首诗运用对偶、夸张和衬托等手法,写出岳阳楼的宏伟,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

译文

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奔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雁儿高飞,带走了忧愁心头的苦闷;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

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

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

赏析:

759年(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秋季作这首诗。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岳阳楼坐落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北高丘上,西面洞庭,左顾君山,与黄鹤楼、滕王阁同为南方三大名楼,于716年(开元四年)扩建,楼高三层,建筑精美。历代迁客骚人,登临游览,莫不抒怀写志。李白登楼赋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写作背景诗人首先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岳阳,这里是指天岳山之南一带。天岳山又名巴陵山,在岳阳县西南。登上岳阳楼,远望天岳山南面一带,无边景色尽收眼底。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这是从楼的高处俯瞰周围的远景。站得高,望得远,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这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李白这时候正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和诗人分享着欢乐和喜悦: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雁引愁心去,《文苑英华》作雁别秋江去。后者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远不如前者用拟人化手法写雁儿懂得人情,带走愁心,并与下句君山有意衔好月来互相对仗、映衬,从而使形象显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山衔好月来一句,想象新颖,有独创性,着一衔字而境界全出,写得诡谲纵逸,诙谐风趣。

诗人兴致勃勃,幻想联翩,恍如置身仙境: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仿佛在天上云间一般。这里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这似乎是醉眼蒙眬中的幻景。诗人是有些醉意了: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楼高风急,高处不胜寒。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写楼高。凉风习习吹人,衣袖翩翩飘舞,仪表潇洒自如,情调舒展流畅,态度超脱豁达,豪情逸志,溢于言表。收笔写得气韵生动,蕴藏着浓厚的生活情趣。

整首诗运用陪衬、烘托和夸张的手法,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高耸等情状落笔,却无处不显出楼高,不露斧凿痕迹,自然浑成,巧夺天工。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篇三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1)结合诗人的经历,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2)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做一简要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5分)

答案(8分)

(1)(3分)这时候的李白正值遇赦,心情轻快,眼前景物也显得有情有意,(1分)所以诗歌表达了诗人欢乐和喜悦的心情。(2分)

(2)(5分)“引”在文中是“带走”的意思,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通过拟人手法,表达出了李白流放遇赦后的高兴心情。(3分)而“别秋江”则只写雁儿离开了秋江,形象不够生动活泼,也不能表现作者的高兴心情。(2分)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篇四

古诗文阅读。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岳阳楼记

范仲淹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1.指出下面选项中两个句子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属予作文以记之

B.而或长烟一空/或异二者之为

C.予观夫巴陵胜状/嗟夫

D.南极潇湘/此乐何极

2.指出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朝晖:早上的阳光

B.备矣:详尽

C.薄:稀薄

D.微斯人:没有这种人

3.拥堵下面句子,请分别用“/”把句子一处主要停顿处表示出来。

①先 天 下 之 忧 而 忧 ②洞 庭 之 东 江 水 西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登岳阳楼》中找出与“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感情相同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体会“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的内在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①先/天下之忧而忧 ②洞庭之东/江水西

4.

5.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6.“略”。(与“忧国忧民”意思相近即可。)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篇五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遥望洞庭山水翠,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潭面①无风镜②未磨。

白银盘里一青螺。注:①潭面:指湖面。②镜: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8、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3分)

同:

异:

9、同样是远眺洞庭,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2分)

参考答案:

8、(3分)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奇力。(仅答出“辽阔”或“宏伟”也可,1分)

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

②从语言风格上看,杜诗 显得雄浑豪放,而刘诗则显得清新优美。

③从手法上看,杜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诗设喻巧妙。 或:杜诗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可从以上任一角度作答,写明两诗的区别,意思 对即可,2分)

9、(2分)《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心境与情怀答对其一、意思对即可。每诗1分,计2分)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篇六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①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释】①开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这首诗运用烘托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岳阳楼的特点: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

(2)这首诗的颔联千古流传,最妙的当属“引”和“衔”二字,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

(3分)

参考答案:

8、(5分)

(1)(2分)高(高耸、高大、高耸入云等。意近即可)

(2)(3分)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大雁和山懂得人的心意,把愁心带走,把好月送来的情境(1分),表现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1分)。

(1)诗人登楼后观赏到哪些景物?(3分)

(2)颔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使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

6、(6分)

(1)(3分)岳阳城、山川、洞庭湖、大雁、月亮、云(不少于3种)。

(2)(3分)拟人修辞手法,赋予雁子、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作者内心激动、喜悦、愉快之情。

上一篇:我的心爱之物作文450字范文精彩13篇
上一篇
下一篇